0%

杂曲歌辞。神仙曲

2025年07月05日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仙居。晴时笑语闻空虚,
斗乘巨浪骑鲸鱼。春罗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
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犹疑王母不相许,
垂露娃鬟更传语。

李贺

译文

碧峰海面藏灵书
碧绿的山峰与海面之间藏着仙家典籍
上帝拣作神仙居
上天选中这里作为神仙的居所
晴时笑语闻空虚
晴朗时仙人的笑语在虚空中回荡
斗乘巨浪骑鲸鱼
他们乘着巨浪,骑着鲸鱼遨游
春罗翦字邀王母
用春罗剪成文字邀请西王母
共宴红楼最深处
在红楼深处共赴盛宴
鹤羽冲风过海迟
仙鹤逆风飞渡大海显得迟缓
不如却使青龙去
倒不如派遣青龙前往
犹疑王母不相许
仍担心西王母不肯应允
垂露娃鬟更传语
让垂着露珠的侍女再次传话

词语注释

翦(jiǎn):同'剪',剪裁的意思
娃鬟(wá huán):少女的发髻,这里指侍女
垂露(chuí lù):指发髻上装饰的垂珠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神仙曲创作背景考略

一、仙道思潮的盛唐气象

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国力臻于极盛,而统治者对神仙道术的痴迷亦达巅峰。玄宗于长安设崇玄馆,亲注《道德经》,更遣使四出寻访仙人踪迹。李颀此作恰似一面三棱镜,折射出盛唐文人"功成身退"的理想范式——在"碧峰海面藏灵书"的飘渺意境中,既见秦皇汉武求仙的古老执念,又涵当代士人"骑鲸鱼"而游的洒脱想象。

二、宫廷乐府的绮丽变奏

考《乐府诗集》卷六十四,此曲当属"杂曲歌辞"新声。天宝年间教坊新谱多融胡部乐,而此作"春罗翦字邀王母"之句,显见太真娘子"霓裳羽衣"的华彩——杨玉罗常以金线绣道教符文于纱衣,玄宗戏称"步虚声里遇真妃"。诗人将宫廷实景升华为"红楼最深处"的仙宴,恰是盛唐艺术"人间化仙境"的绝妙注脚。

三、谪仙人格的诗性建构

"鹤羽冲风"与"青龙传语"的意象对举,暗合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岸。时李白供奉翰林,常于醉中赋诗言仙,其"骑鲸捉月"传说正流行于长安文坛。李颀以"垂露娃鬟"的世俗娇态解构"王母相许"的庄严,实则是盛唐文人以谪仙自况的集体心理投射——在"笑语闻空虚"的浪漫背后,藏着"不如却使"的微妙怅惘。

按《河岳英灵集》载,此曲当时颇传于梨园,李龟年曾更定其调为《小骑鲸乐》。天宝末,安史乱起,玄宗幸蜀途中有乐工歌此曲,帝闻"共宴红楼"句,恸哭不已,足见其仙道外衣下深藏的盛世挽歌意味。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神仙曲》以瑰丽的想象构筑了一个超越尘世的神仙世界。诗人用"碧峰海面藏灵书"开篇,将道教洞天福地的意象与浩瀚海景融合,吴庚舜在《全唐诗鉴赏辞典》中特别指出"藏"字的精妙——既暗示神仙世界的隐秘性,又赋予自然景观以灵性。

诗歌的情感基调在第二联发生微妙转变。学者葛晓音曾分析"晴时笑语闻空虚"中"笑语"与"空虚"的对比,认为这体现了诗人对永恒仙境的向往与人间虚无感的交织。而"斗乘巨浪骑鲸鱼"的壮阔意象,被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盛赞为"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将道教乘蹻术的玄想转化为极具动感的视觉画面。

下阕的"春罗翦字邀王母"展现唐代特有的华丽仙趣。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特别提及,此处将丝绸(春罗)作为通神媒介的构思,反映了唐代纺织艺术与宗教仪轨的完美结合。而"鹤羽冲风"与"青龙"的意象对比,钱志熙解读为诗人对神仙世界速度感的诗意想象——仙鹤的悠然反不及青龙的迅捷。

结尾"垂露娃鬟更传语"的细节尤为耐人寻味。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指出,这个侍女形象的出现,使飘渺的仙境突然具有了人间温度,体现了唐代仙道诗歌"既超脱又亲切"的特质。全诗在宗教玄思与世俗情趣间保持精妙平衡,正如程千帆所言:"唐人写神仙,终究带着盛唐的人间烟火气。"

点评

名家点评:

  1.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此诗气象恢弘:"'斗乘巨浪骑鲸鱼'七字,直是谪仙人口吻,挟飞仙以遨游之态,非人间凡响。至'春罗翫字邀王母'句,更见绮丽想象,乃词曲中游仙体之上乘。"

  2.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其仙家意象:"李长吉(李贺)一脉奇诡,尽在'碧峰海面藏灵书'中。海天仙阙本属虚境,而'鹤羽冲风''青龙传语'等句,竟以实笔写虚,使缥缈之境如在目前。"

  3. **钱钟书《谈艺录》**析其修辞精妙:"'垂露娃鬟'四字最耐咀嚼。垂露本书法术语,以喻仙人鬟髻之清润;'更传语'三字尤妙,将王母迟疑之态,化作小儿女娇嗔情状,仙凡界限于此模糊,正是曲辞本色。"

  4. **叶嘉莹《灵谿词说》**赞其音律节奏:"通篇如海上仙乐飘忽,'晴时笑语闻空虚'句,以平声字摹写云端笑语,字字清越。末句'垂露'与'传语'仄平相激,似瑶池玉佩戛然收束,余韵袅袅。"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评其意境:"此曲兼得游仙诗之瑰丽与民歌之活泼,'不如却使青龙去'句,神仙事而作俗世口吻,天上人间打成一片,较之纯然慕仙之作,更显生命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