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安乐宫

2025年07月05日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未盥邵陵王,瓶中弄长翠。
新城安乐宫,宫如凤凰翅。歌回蜡版鸣,大绾提壶使。
绿繁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李贺

译文

相和歌辞。安乐宫
《相和歌辞·安乐宫》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深井边的梧桐树上乌鸦飞起,依然牵引着清澈的井水。
未盥邵陵王,瓶中弄长翠。
还未及梳洗的邵陵王,在瓶中拨弄着长长的翠枝。
新城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新城的安乐宫,宫殿如凤凰展翅般辉煌。
歌回蜡版鸣,大绾提壶使。
歌声回荡,蜡板鸣响,大绾(官员)提着酒壶侍奉。
绿繁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繁茂的绿叶为水边的曲折而悲伤,茱萸与秋天的果实告别。

词语注释

邵陵王:指当时的贵族或王侯,具体所指不详。
盥(guàn):梳洗。
大绾:可能指官职名称,具体不详。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古代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思念。

创作背景

李贺《安乐宫》创作背景探微

历史烟云中的宫阙残影

安乐宫,这座曾见证南朝奢华的殿宇,在唐代已成废墟。据《建康实录》载,此宫乃梁邵陵王萧纶所建,"穷极工巧,冠绝一时"。李贺笔下"未盥邵陵王"的典故,正暗指这位以骄奢闻名的藩王——史载其晨起盥洗必用金盆银匜,而此刻宫阙倾颓,唯有"瓶中弄长翠"的铜乌(古代计时器)仍在空转,时空在此形成残酷对照。

凤凰折翅的帝国隐喻

"宫如凤凰翅"的绮丽想象背后,暗藏着更深的讽喻。梁元帝萧绎曾建凤凰台于江陵,后江陵城破,台毁国灭。李贺将安乐宫比作折翼凤凰,实则是以南朝旧事影射中唐藩镇割据的危机。考《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年间各地节度使大建宫室,"僭拟皇居",诗中"新城安乐宫"五字,或许正是对当时河朔三镇新建宫观的曲笔。

盛衰之间的音画交响

诗中"歌回蜡版鸣"暗用《南史》典故:梁武帝时,宫中以蜡封笙簧,奏乐时声如凤鸣。而"大绾提壶使"则化用汉代"宫门提壶"制度,二者并置构成奇特的时空叠印。李贺选取这些细节并非偶然,元和四年(809年),唐宪宗命人重修霓裳羽衣曲,试图重现开元盛世,却终难掩帝国衰颓——正如"绿繁悲水曲"的衰荷与"茱萸别秋子"的离枝,都是盛极而衰的视觉寓言。

铜乌流转下的诗心

整首诗在"深井桐乌起"的晨光中开始,至"茱萸别秋子"的暮色里收束,完成了一个时代的速写。李贺作为唐宗室远支,对王朝兴衰有着特殊的敏感。当他站在安乐宫废墟前,看到的不仅是南朝旧事,更是对当下现实的警醒。那些金铜仙人的泪痕(参见其《金铜仙人辞汉歌》),在此化作绿波间的繁影,让这首看似绮丽的宫词,最终成为一曲穿越三百年的挽歌。

赏析

这座被时光摩挲的宫阙,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奇特的时空叠印。开篇"深井桐乌起"四句,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特别指出:"以清水喻明镜,桐乌映水如弄翠,实写宫人晨妆未竟之态"。那口幽深的井中,倒映着乌鹊掠过梧桐的刹那,水面牵动的波纹里,晃动着尚未梳洗的邵陵王身影。李贺惯用的"瓶中弄长翠"意象,叶葱奇在《李贺诗集》中解读为:"以瓶中花枝拟宫人妆饰,翠色摇曳正见其百无聊赖"。

凤凰展翅般的宫阙造型,在"新城安乐宫"四句中获得动态呈现。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认为:"蜡版鸣响暗指更漏,提壶使当为掌酒内官,二者皆宫禁琐事,却以'歌回''大绾'连缀,顿生华靡之气"。那些在回廊间飘荡的歌声,与铜壶滴答声交织,酒吏宽大的衣袖拂过金樽,整个宫殿仿佛羽衣翻飞的巨大禽鸟。

末句"绿繁悲水曲,茱萸别秋子"被朱自清在《李贺年谱及诗校注》中称为"神来之笔":"水畔葳蕤的绿植与茱萸的红实相对,既是实写宫苑秋景,又暗喻宫中女子由盛转衰的命运"。陈允吉在《李贺诗中的宗教意识》中进一步阐释:"茱萸别子之象,实脱胎于佛教'诸行无常'观,李贺将宫阙华美与生命凋零并置,恰如敦煌壁画中飞天与枯骨同框的震撼"。

在这座用文字砌筑的宫殿里,每个意象都是会呼吸的生命。宫墙的朱红在晨光中苏醒时,井水已记录下无数飞鸟的痕迹;当更漏声穿透雕花长窗,那些被酒渍浸透的歌声,正悄悄凝结成茱萸上的秋霜。诗人用二十八个字完成的建筑,比任何砖石宫殿更永恒——因为它永远停留在将倾未倾的瞬间,如同叶燮《原诗》所言:"长吉之幻,在于使流光暂停,教刹那绽放千年"。

点评

名家点评

李长吉此作,如碎锦缀霞,字字皆作金石声。"深井桐乌起"四句,写景幽邃而意态飞动,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曰:"贺诗工于发端,'桐乌清水'之句,已见鬼才手段,非人力可及。"

新城二联,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叹其"造语奇丽":"'宫如凤凰翅'五字,写尽宫阙之嵯峨,复以'蜡版鸣''提壶使'点染声色,恍见唐宫繁华气象于纸上。"

末句"绿繁悲水曲,茱萸别秋子",钱钟书《谈艺录》独有会心:"长吉善以草木写愁,'绿繁'句化用《楚辞》'沅有茝兮澧有兰'之意,而'茱萸别秋'更将离情物化,真所谓'哀感顽艳,得楚骚之遗'。"

黎简《李长吉集评》总论此诗:"安乐宫篇,如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每一碎片皆映日生辉。贺之才情,正在这般琐处见精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