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舞曲歌辞。拂舞辞

2025年07月05日

吴娥声绝天,空云闲裴回。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
尊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全胜汉武锦楼上,
晓望晴寒饮花露。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龟。从蛇作龟二千载。
吴堤绿草年年在。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李贺

译文

舞曲歌辞。拂舞辞
舞曲歌词·拂舞辞
吴娥声绝天,空云闲裴回。
吴地歌女的歌声直上云霄,空中的云彩悠闲徘徊。
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
门外车马喧嚣终将消散,青苔也会悄然生长。
尊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
杯中斟满乌程美酒,愿君长寿万万年。
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
胜过汉武帝锦楼上的奢靡,清晨眺望晴寒,啜饮花露。
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
东方的太阳永不陨落,天光永恒不老。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龟。
丹药炼成化作白雾中的蛇,千年后又变作玉井中的龟。
从蛇作龟二千载。
从蛇到龟已过两千载。
吴堤绿草年年在。
吴堤的绿草年年依旧。
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龟背刻着八卦被称为神仙,邪异的鳞甲滑腻带着腥涎。

词语注释

裴回(péi huí):徘徊。
乌程酒:古代名酒,产自乌程(今浙江湖州)。
汉武:指汉武帝。
丹成:丹药炼成。
玉井:传说中的仙井。
八卦:古代占卜符号,象征自然现象。
邪鳞顽甲:指龟的鳞甲怪异坚硬。
腥涎(xīng xián):腥臭的唾液。

创作背景

拂舞辞创作背景考略

盛唐气象中的乐府新声

李长吉此篇《拂舞辞》诞生于开元天宝年间,正值唐王朝乐舞艺术臻于鼎盛之时。拂舞本为江南吴地古舞,原属"清商乐"系统,南朝刘宋时期被纳入宫廷雅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拂舞者,江南吴舞也。晋世有《白鸠》《济济》等五篇。"至唐代,太常寺仍保留拂舞旧制,然李白、李贺等文人多借古题谱新声。

吴地风物的诗意重构

"吴娥声绝天"开篇即展现典型江南意象。杜佑《通典》记吴地歌舞"音容纤丽",诗中"空云闲裴回"暗合《晋书》所载拂舞"手执拂尘"的飘逸姿态。绿苔侵阶的细节,既是对"门外满车马"盛况易逝的隐喻,亦折射出中唐文人对繁华无常的敏锐体察。吴越地区酿酒传统悠久,乌程(今湖州)自汉代即为名酒产地,《太平寰宇记》称"乌程酒美,不醉人",诗中"千万寿"的劝饮,实为对六朝《白鸠辞》"沽美酒,烹肥牛"祝酒传统的化用。

神仙意象的双重解构

诗中"丹成作蛇乘白雾"至"邪鳞顽甲滑腥涎"的神仙叙事,暗含深刻的历史讽喻。葛洪《抱朴子》载"蛇解成仙",而《史记·龟策列传》言"神龟出于江",李贺却以"二千载"的时间跨度消解长生神话。此般笔法既受当时崇道风气影响(玄宗朝盛行炼丹之术),又以"腥涎"等物象颠覆传统仙道书写,与《汉武帝内传》所载锦楼饮露的求仙场景形成尖锐对比。

时空意识的哲学表达

"东方日不破"四句展现独特的时空观,既暗合《淮南子》"东方有汤谷"的日出神话,又以"无老时"对应《周易》"生生之谓易"的循环思想。吴堤绿草的永恒意象,与短暂人生形成张力,恰如《乐府解题》评拂舞"言荣华不久,当勤苦终身",体现了中唐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赏析

《舞曲歌辞·拂舞辞》以奇幻的意象群构建出超越时空的生命哲思。李贺通过"吴娥声绝天"的起笔,瞬间将读者带入缥缈之境——那穿透云霄的歌声戛然而止,唯余流云空荡徘徊,形成强烈的虚实对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句"以声之消逝喻永恒之缺憾,奠定全诗苍茫基调"。

酒文化意象的运用颇具深意。"乌程酒"作为江南名酿,在"千万寿"的祝颂中暗藏反讽。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李贺诗歌的意象系统》中分析:"'全胜汉武锦楼上'二句,将世俗的长生追求与仙家饮露并置,揭示人类对永恒的虚妄执着"。青铜酒尊与帝王锦楼的意象碰撞,解构了传统祝寿诗的喜庆范式。

诗歌最震撼处在于"丹成作蛇乘白雾"的变形叙事。中国李贺研究会会长吴企明认为:"蛇化白雾、龟潜玉井的千年轮回,浓缩了道教'形解销化'的宇宙观,'二千载'的时间计量却以'吴堤绿草年年在'作结,凸显自然永恒与生命短暂的尖锐对立"。那背负八卦的神龟,终难掩"邪鳞顽甲滑腥涎"的肉体局限,这种神圣与腐朽的并置,正是李贺"鬼才"笔法的典型体现。

全诗情感脉络如波浪起伏:从歌声消逝的怅惘,到祝酒时的热烈,最终归于神龟现形后的苍凉。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东方日不破'的永恒天光,与不断变形的有限生命形成双重变奏,这是中唐诗歌对生命意识最深刻的叩问之一"。绿苔漫延的车马、岁岁重生的堤草,都在诉说时间无情冲刷下,所有辉煌终将归于沉寂的终极真相。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吴娥声绝天』四句,极言歌舞之盛,而终归寂寥。后八句忽作神仙之语,奇诡莫测。长吉善用倏忽转换之笔,此篇由人间乐事陡接丹鼎玄想,正是其'鲸呿鳌掷'之才。"

叶葱奇《李贺诗集》
"结处'丹成作蛇''千年化龟'之喻,暗讽求仙之妄。彼时帝王多好方术,贺特以'邪鳞顽甲'刺其虚诞,而'绿草年年在'五字,正见自然永恒、人力徒劳也。"

钱钟书《谈艺录》
"李贺此作熔《楚辞·九歌》之巫音与汉乐府之朴拙于一炉。'东方日不破'二句,化用《淮南子》'日中有踆乌'典故,而'玉井龟'云云,尤见其'凿空乱道'(张戒语)之想象特色。"

陈贻焮《论李贺的诗》
"诗中暗藏双重解构:前解构歌舞繁华(『满车马』终成『绿苔』),后解构神仙长生(『八卦神仙』实具『顽甲腥涎』)。贺之深刻,正在繁华处见幽冥,神圣处见腐朽。"

日本·川合康三《李贺及其诗的世界》
"此篇空间跳跃如蒙太奇:吴娥歌声(听觉)→门外车马(视觉)→乌程酒(味觉)→东方天光(时间感知)→蛇雾龟甲(超现实意象)。李贺以通感打破艺术维度,堪称中唐最先锋的诗歌实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