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长安城,卫尉寺的柳色正拂过朱雀大街的檐角。这座执掌宫禁宿卫的官署,自秦汉设卫尉卿以来,始终与金戈铁马的气息相连。诗人驻足青石阶前,望见垂柳新枝斜出朱墙,忽然想起东汉大将军梁谦"杨柳依依"的典故——那位戍边将领曾在辽河畔植柳为记,使"大夫柳"的雅号流传至唐。
疏影间掠过塞雁的身影,枝条在夕照中勾勒出星斗的轨迹。诗人轻抚树干,树皮上还残留着折柳送别的旧痕。卫尉寺的柳与别处不同,它听过玉门关的羌笛,见过阳关外的孤烟,此刻又在宫墙内静听着将校们演练《折杨柳》的乐声。那些被乐工撷取的柳枝,终将在五弦琴上化作金镞铁衣间的温柔。
史载唐时卫尉寺植柳成荫,每岁仲春,太常寺乐工必来此采摘新枝制作乐器。这株官柳承载的,不仅是《周礼》"百官府畔之守"的威严,更是盛唐气象中刚柔相济的魂魄。诗人以"不辞攀折苦"五字,道尽了一株宫柳与整个帝国军事体系的隐秘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