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长安城,曲江畔的柳絮纷扬如雪,正是少年意气最易被点染的时节。李白笔下《少年行二首》的墨迹未干,另一位诗家正以更秾丽的笔触勾勒盛唐游侠儿的魂魄。
史载天宝年间,羽林郎的鎏金腰牌在阳光下灼灼生辉。诗人所见"官为骏马监,职帅羽林儿"的俊逸少年,实为当时禁军新贵的真实写照。唐代《六典》详载羽林军"掌统北衙禁兵",那些佩着"两绶藏不见"的暗纹鱼袋的年轻将领,恰似纷飞落花中时隐时现的惊鸿身影。
白玉镫与紫金鎚的铿锵交响里,藏着天宝年间的特殊气象。《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銙",而诗中少年"怒袖紫金鎚"的张扬,恰与开元后期"侠少渐服紫"的风尚暗合。当"田窦"(田仁会、窦诞)这样的前朝名将典故与"苏辛"(苏武、辛庆忌)的边塞风骨并置时,盛唐特有的将门美学已呼之欲出。
最耐人寻味的是"捷报云台贺"的深意。《后汉书》载云台二十八将的画像,在此化作少年郎君"笑别远山眉"时预支的勋业。而"珠落璀璀白罽袍"的华彩,正应和着《唐会要》记载的"波斯锦袍"赏赐制度,那些西域进贡的织金罽,往往成为天子犒赏边功的珍品。
细雨中的马蹄声碎,诗人以"绿锦蔽泥虬卷高"的工笔,再现了《西京杂记》里"长安少年春游,障泥锦帷"的盛况。当白罽袍上的珍珠坠入春泥,一个时代的华美与不羁,就此凝成永恒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