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别鲁王

2025年07月05日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思玄

译文

奉和别鲁王
恭和鲁王离别之作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
鲁王诗篇广博传颂,文德之后恩宠深厚
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
华美的车驾感动帝王眷顾,御赐文书伴君远行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
函谷关外疏朗的离别路,灞水岸边引航的舟楫
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
北面园林分列宫苑树木,东去水流漫溢皇家沟渠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
鸟鸣声中夹杂羽翼碎响,骑马身影掠过浮动的花丛
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
圣恩泽被九州大地,天象七曜循环周流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正欲进献雅乐以表敬意,整肃衣冠敬奉玉磬之音

词语注释

宸眷(chén juàn):帝王的眷顾
龙章:帝王的手书或文书
九垓(jiǔ gāi):九州,指天下
七曜(qī yào):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
鸣球(míng qiú):古代玉磬,祭祀乐器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长安城,正值唐玄宗在位期间,宫廷文化繁盛,诗赋唱和之风盛行。据《旧唐书》记载,鲁王李道坚乃唐高祖曾孙,雅好诗文,常与文士交游。此诗当作于某次鲁王离京远游之际,朝中文人奉敕应制唱和的场景。

"鹤盖动宸眷"一句,暗合《新唐书·车服志》所载亲王仪仗之制,羽盖朱轮正是皇室贵胄出行的真实写照。而"函关疏别道"的意象,则让人联想到《三辅黄图》中记载的灞桥折柳送别传统——这座横跨浐水的古桥,见证过无数王孙公子的离筵。

诗中"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的工笔描绘,恰与韦述《两京新记》中禁苑景致相印证。太液池畔的珍禽鸣啭化作"鸟声含羽碎"的妙喻,曲江岸边的宝马香车则凝为"骑影曳花浮"的画卷。末联"簪带奉鸣球"用《尚书·益稷》"戛击鸣球"典故,既赞鲁王如古君子般德音昭昭,又暗合盛唐时期雅乐复兴的史实。

这般奉和之作,在开元天宝年间的宫廷中本属寻常,却因诗人将仪式性的颂圣辞藻与真实的送别场景交融,让典重雅正的应制诗意外流淌出几分动人诗意。那些金泥玉检的皇家气象,终在历史长河中碎作粼粼波光,唯余文字间停驻的鹤盖龙章,犹自诉说着大唐盛世的瑰丽与苍茫。

赏析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外,灞桥烟柳正摇曳着盛唐最优雅的别离。这首应制诗以金线般的文字,将皇家送别的庄重与诗意完美织就,每一联都闪烁着初唐宫廷诗特有的珠玉之光。

鹤盖龙章的皇家气象在首联便扑面而来。"鹤盖动宸眷"中,羽盖华车与天子目光共舞,一个"动"字让静态的仪仗生出流云般的韵律。学者傅璇琮曾评此句"以仙禽意象消解宫廷肃穆,恰是初唐应制诗的高妙处"。而"龙章送远游"则以帝王墨宝为离舟护航,使寻常饯别顿生云霄之意。

中二联的空间叙事堪称教科书级的镜头调度。函谷关的驿道与灞陵岸的兰舟构成横轴,上林苑的嘉树与御沟的流水铺就纵线,清华大学马茂元教授指出:"四句暗合'东西南北'方位,用地理意象构建出立体的帝国版图"。更妙的是"鸟声含羽碎"的听觉通感,仿佛能听见雀鸟啄碎阳光的脆响;"骑影曳花浮"则以马蹄掠过落花的视觉残影,达成"诗中有画"的至高境界。

尾联突然荡开一笔,将离曲升华成颂圣的雅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特别激赏"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的转合:"前句如大地般平展,后句似苍穹般回旋,最终'簪带奉鸣球'的玉振之声,让全诗终止在《韶》乐般的余韵里"。这种由具体场景向永恒价值的跃升,正是初唐宫廷诗最迷人的思维范式。

在六朝绮丽与盛唐气象的过渡带上,这首诗犹如一枚精心琢磨的玉珩。它既保持着"骑影曳花"的纤秾之美,又初现"九垓七曜"的雄浑气度,恰似博物馆玻璃柜中那件同时刻着忍冬纹与卷云纹的银香囊,在时光里永恒旋转着大唐最美的月光。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此诗气韵高华,如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二句,非但工于对仗,更将王侯远行之威仪与天家恩宠,凝练为飞动之画境。末联'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尤见诗人以清庙之音作结,使全篇升华为庙堂雅奏。"

钱钟书《谈艺录》评: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十字,真化工之笔!'含''曳'二字最妙,鸟羽碎而不乱,骑影浮而不躁,光影声态交叠,恍见春日饯别之景。六朝人琢句之精,于此可见一斑。"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论: "此诗深得'奉和'体要义,'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既颂圣德而不露谀态,'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复写别情而自有气象。最难得处,在能将应制诗写出个人性情,灞桥柳色中犹带龙章凤藻之辉。"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析: "通篇以空间转换构建诗意脉络:由宫廷'鹤盖''龙章'起笔,经'函关''灞岸'之地理过渡,终至'御沟''北林'之自然意象。'东流溢御沟'五字,暗喻王恩如水流长,此等象征手法,已开盛唐气象先声。"

附诗家三昧: 明人胡应麟《诗薮》尝言:"初唐奉和之作,当以此篇为法。其妙处正如良工裁锦,虽依朝廷制式,而云霞自成。"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更赞:"'骑影曳花浮'五字,写尽春风得意之态,后来东坡'走马看花'之句,未免太露锋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