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2025年07月05日

苞枿ba矣,惟根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
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
咸来从。凯旋金奏,象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

宗元

译文

苞枿ba矣,惟根之蟠。
草木丛生繁茂啊,根系盘绕深扎。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覆盖巴山遮蔽荆楚,背靠南方极远之地而安定。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说起我旧时的梁朝,安抚百姓历经艰辛。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长江汉水的险阻,使都城坚固而完整。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圣人兴起,神明威武,有勇有谋的臣子,奋不顾身不靠人多。
投迹死地,谋猷纵。
投身于死地,谋略得以施展。
化敌为家,虑则中。
化敌为友,思虑周全。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广阔的边远海域,不靠威慑而同心归附。
系缧降王,定厥功。
捆绑降服的君王,奠定其功业。
澶漫万里,宣唐风。
绵延万里,宣扬大唐的威德。
蛮夷九译,咸来从。
边远蛮夷通过多重翻译,纷纷前来归顺。
凯旋金奏,象形容。
凯旋时演奏金鼓,以盛大的仪式庆贺。
震赫万国,罔不龚。
威震万国,无不恭敬臣服。

词语注释

苞枿(bāo niè):草木新生的枝芽,此处指繁茂的草木。
蟠(pán):盘绕、环绕。
弥巴蔽荆:弥,覆盖;巴,巴山;蔽,遮蔽;荆,荆楚。
辑绥(jí suí):安抚、安定。
谋猷(móu yóu):谋略、计划。
澶漫(chán màn):绵延、广阔。
九译(jiǔ yì):多次翻译,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罔不龚(wǎng bù gōng):无不恭敬。罔,无;龚,恭敬。

创作背景

诗词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中的战争与和平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面对南诏与吐蕃的军事威胁,以"化敌为家"的怀柔策略取得显著成效。诗中"蛮夷九译,咸来从"的盛况,正是对贞元十年(794)南诏重新归附唐朝,与西川节度使韦皋联军大破吐蕃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意写照。

军事智慧的文学升华

"奋不以众,投迹死地"暗合《孙子兵法》"投之亡地然后存"的用兵之道,折射出中唐时期边将善用奇谋的军事特点。韦皋以弱势兵力周旋于吐蕃、南诏之间,最终实现"澶漫万里,宣唐风"的政治理想,正是诗句"谋猷纵,虑则中"的历史注脚。

礼乐文明的帝国象征

诗中"凯旋金奏,象形容"的仪式描写,对应《新唐书·礼乐志》所载"鼓吹铙歌"的军乐功能。这种源自汉代的宫廷音乐形式,在唐代被赋予"宣威夷夏"的特殊意义,通过"震赫万国"的音响效果,构建起"不威而同"的文化认同。

文学传统的当代重构

"苞枿ba矣,惟根之蟠"的起兴手法,既承袭《诗经》"苞蘖"意象的古老传统(《商颂·长发》),又暗喻韦氏家族(旧梁氏)如盘根古树般守护西南边疆。柳宗元将植物意象与战争叙事相融合,创造出兼具楚辞瑰丽与汉乐府刚健的独特诗风。

赏析

这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唐王朝开疆拓土的恢弘气象。诗人通过"苞枿"(新芽)与"蟠根"的意象对比,暗喻新生政权虽稚嫩却根基深厚,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弥巴蔽荆'四字,将王朝势力如巨木荫蔽巴荆之地的磅礴气势凝练呈现"。

诗中情感跌宕如交响乐章。开篇"负南极以安"的沉稳,转入"奋不以众"的激昂,最终升华为"宣唐风"的豪迈。学者傅璇琮指出:"'化敌为家'句堪称诗眼,既体现怀柔政策,又暗含文化同化的深意"。这种情感递进与《鼓吹铙歌》的军乐特性完美契合,形成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诗人善用空间叙事构建帝国图谱。"澶漫万里"与"蛮夷九译"形成经纬交织的统治网络,"海裔""万国"等意象群构成同心圆式的朝贡体系。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此诗:"以地理为经,以威德为纬,织就盛唐文明的世界图景"。特别是"震赫万国,罔不龚"六字,被清代学者王夫之评为"有钟鼎铭文之庄重,具九鼎沉浮之气象"。

艺术手法上,诗人将军事征服("投迹死地")与文化传播("宣唐风")熔铸一体。当代学者葛晓音认为:"'凯旋金奏'的听觉意象与'象形容'的视觉意象交叠,使胜利场景具有多维度的艺术真实感"。这种"武德"与"文教"的双重书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点评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起句'苞枿ba矣,惟根之蟠'以草木根柢喻政权根基,气象浑厚。'化敌为家,虑则中'七字道尽怀柔远人之策,柳子厚以史笔为乐府,骨力遒劲处直追汉魏。"

明·胡应麟《诗薮》论:
"此篇体制在铙歌与乐府间,'澶漫万里,宣唐风'二句,有吞纳八荒之象。柳州以险劲之笔写雄阔之境,犹见盛唐遗响。"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柳州乐府善用浓缩史笔,'系缧降王,定厥功'九字便是一部平蛮纪功碑。末段'凯旋金奏'云云,声画相生,读之如闻铙鼓震天。"

宋·刘辰翁《须溪评点》注:
"'弥巴蔽荆'四字写尽南方草木蓊郁之态,与后文'浩浩海裔'形成山河呼应。子厚以赋法入诗,地理意象中暗藏帝国版图之思。"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析:
"通篇以'根蟠—枝蔓—花实'为隐喻结构,'圣人作'至'咸来从'层层展开,如古鼎纹饰般严整。'震赫万国'结得庄重,雅颂之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