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舞曲歌辞。白纻歌

2025年07月05日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朱唇掩抑悄无声,
金簧玉磬宫中生。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
羽觞荡漾何事倾。

宗元

译文

翠帷双卷出倾城
翠绿的帷帐轻轻卷起,露出倾城的美人
龙剑破匣霜月明
宝剑出鞘寒光闪烁,如霜月般明亮
朱唇掩抑悄无声
红唇微抿寂静无声
金簧玉磬宫中生
金簧玉磬的乐音在宫中回荡
下沉秋水激太清
乐声低沉如秋水激荡,清澈透亮
天高地迥凝日晶
天高地远,阳光璀璨
羽觞荡漾何事倾
羽觞美酒荡漾,为何心事重重

词语注释

翠帷:翠绿色的帷帐
龙剑:宝剑的美称
金簧:金属制成的簧片乐器
玉磬:玉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太清:指天空,形容乐声清澈透亮
迥:jiǒng,遥远
羽觞:古代一种轻巧的酒杯

创作背景

白纻歌:南朝乐府中的月光与霓裳

轻纱漫卷处,六朝金粉凝成一句"翠帷双卷出倾城"。白纻歌的诞生,恰似吴越之地缫丝作坊里抽出的第一缕素练,在建康城的宫商角徵中渐渐染上华彩。这支起源于三国时期吴地的民间舞曲,至南朝梁武帝时被采入乐府,化作《白纻舞歌诗》的雅韵,成为《清商乐》中璀璨的明珠。

龙剑霜月照朱阁

"龙剑破匣霜月明"的凛冽寒光里,藏着晋《白紵舞歌诗》"质如轻云色如银"的底色。据《宋书·乐志》记载,白纻舞者"袍似轻云色如银",手持素色舞具踏节而歌。南朝文人将这种"体如轻风动流波"的柔美,与张华《博物志》中"干将莫邪"的剑气相融,在铜雀台残照里铸就刚柔并济的美学意境。

金簧玉磬里的宫廷叙事

当"朱唇掩抑悄无声"遇上《乐府解题》记载的"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便知这沉默胜有声的刹那,实为舞者"双袂齐举鸾凤翔"前的蓄势。梁武帝令乐府改制后的《白纻歌》,在"金簧玉磬宫中生"的富丽堂皇中,仍保留着《晋白紵舞歌》"轻躯徐起何洋洋"的民间生气,恰如《南齐书》所载"清商激楚,流韵绮靡"。

太清日晶映羽觞

"下沉秋水激太清"的浩渺,暗合《旧唐书·音乐志》载白纻舞"扬眉转袖若雪飞"的意境。鲍照《白纻歌》"凝笳翼高盖"的华美,在此化作"天高地迥凝日晶"的宇宙气象。最后"羽觞荡漾何事倾"的诘问,恰似《吴志》记载的"白纻舞,吴人之歌舞也",在曲水流觞间追问着从民间采诗到庙堂雅乐的永恒命题。

这支生长在桑蚕文化土壤上的艺术之花,历经东晋至梁代的宫廷淬炼,终在文人墨客笔下绽放出超越时代的华彩。当后世再闻"白纻春衫新裁就"时,那素练般的舞袖早已浸透千年月光。

赏析

《白纻歌》以流动的意象群构建出超越时空的审美境界,其艺术魅力正如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所言:"六朝乐府之丽,于唐为近;而唐人之妙,在能化六朝之丽为自家物"(《诗薮》)。诗中"翠帷双卷"与"龙剑破匣"的并置,形成柔婉与刚健的张力美学,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点此句:"双卷之态如现目前,破匣之锋直逼眉睫,此等笔力非盛唐不能为"。

"朱唇掩抑悄无声"至"金簧玉磬宫中生"的听觉转换,暗合《文心雕龙》"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创作论。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指出:"诗人以'无声'衬'有声',使宫廷乐器的清越获得空谷回响般的艺术效果,这种'有声之静'正是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先声"。

下阕"下沉秋水激太清"三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解析道:"'秋水'喻乐声之澄澈,'太清'状天宇之寥廓,此乃化听觉为视觉的通感妙用"。其中"凝日晶"三字尤为精警,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赞叹:"将流转的乐音凝固为钻石般的光点,此种意象经营已达梵乐希所谓'抽象肉感'之境界"。

结句"羽觞荡漾何事倾"的开放式诘问,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揭示其深层意蕴:"表面写酒器倾覆的实景,实则暗喻繁华易逝的永恒悲慨,与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刹那间见永恒"的艺术表现,正印证了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的论断:"唐代舞曲歌辞将刹那的感官体验升华为永恒的宇宙意识"。

点评

《白纻歌》如月下剖珠,字字生辉。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此诗:"'龙剑破匣'一喻,光寒千载,太白乐府之祖也",道出其剑气纵横的意象开唐人先河。

"朱唇掩抑"四字尤为绝妙。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赞曰:"无声处听惊雷,六朝宫体之艳被点化为仙音",可见诗人以静写动的功力。

末句"羽觞荡漾"引发千古遐思。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独具慧眼:"'何事倾'三字问得痴绝,使瑶台琼宴顿生尘世之忧,此乃鲍照《白纻》遗响而更添唐韵。"

诗中"下沉秋水激太清"一句,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气象"论之:"明河在天,秋水下注,寥寥七字写尽天地交感之势,非胸有万象者不能道。"

全诗在绮丽中见筋骨,恰如朱光潜《诗论》所言:"六朝彩云终化作盛唐虹霓,鲍令晖此作在宫商迭奏间自存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