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武元衡(?—815年),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中期政治家、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783年)登进士第,步入仕途,历任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不附王叔文革新集团,被罢为太子右庶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起任御史中丞,深得信任,参与朝政,期间弹劾贪腐,整顿吏治。元和二年(807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西川,整顿吏治,安抚民心。元和八年(813年)被召回朝廷,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拜相后坚决主张削藩,尤其在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时,力主讨伐,支持裴度等主战派,主持削藩事宜。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在上朝途中被藩镇刺客刺杀身亡,唐宪宗追赠司徒,谥号“忠愍”。武元衡亦为中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常有诗歌唱和,作品收录于《临淮集》。
查看人物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