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顺和

2025年07月05日

方丘既膳,嘉飨载谧。齐敬毕诚,陶匏贵质。
秀毕丰荐,芳俎盈实。永永福流,其升如日。

光裕

译文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顺和
郊庙祭祀之歌。祭祀汾阴的乐章。和顺祥和
方丘既膳,嘉飨载谧。
方形的祭坛已备好祭品,美好的祭祀庄严而安宁。
齐敬毕诚,陶匏贵质。
众人毕恭毕敬,心怀至诚;陶制的祭器质朴而珍贵。
秀毕丰荐,芳俎盈实。
精美的祭品丰盛而美好,芳香的祭盘盛满供物。
永永福流,其升如日。
福泽绵长如流水,福运升起如朝阳。

词语注释

汾阴(fén yīn):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古代祭祀地神的地方。
方丘(fāng qiū):方形的祭坛,古代用于祭祀地神。
嘉飨(jiā xiǎng):美好的祭祀。飨,祭祀。
谧(mì):安宁,静谧。
陶匏(táo páo):陶制的乐器,古代祭祀时使用。匏,一种葫芦,这里指用匏制作的乐器。
俎(zǔ):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顺和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汾阴祭祀源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在河东汾阴后土祠举行的国家级祭地大典。至唐代,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年)重启汾阴祀地传统,此乐章当为此时所作。唐代"顺和"属太乐署所定十二和之列,专用于祭祀地祇的雅乐体系。

礼制渊源

  • 方丘仪轨:诗中"方丘既膳"对应《周礼·大司乐》"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的祭地传统
  • 器用制度:"陶匏贵质"化用《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的礼器规范
  • 玄宗改制:开元二十年(732年)颁《大唐开元礼》将汾阴祭列为中祀,此诗早于制度定型期,反映礼仪探索

文学特征

诗句 礼制意象 天文对应
嘉飨载谧 太牢三献之礼 应合辰星之位
秀毕丰荐 五齐八簋制度 暗合坤卦六爻
其升如日 燔燎升烟仪式 喻地气上腾

政治隐喻

开元盛世背景下,此乐章通过:

  1. "永永福流"寄托国祚绵长之愿
  2. "芳俎盈实"象征仓廪丰实之治
  3. "齐敬毕诚"强调君臣同心之态

艺术价值

该作将《诗经·小雅》的庙堂庄重与六朝骈俪文风相融合,在四言古体中:

  • 平仄交替如"齐敬毕诚(平仄仄平)"
  • 双声叠韵如"永永福流"
  • 物候隐喻如"其升如日"暗合《尧典》"寅宾出日"传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郊庙祭祀乐章的代表作之一,以凝练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祭祀汾阴后土的庄严场景,展现了唐人"祭神如神在"的虔敬之心。诗歌开篇"方丘既膳,嘉飨载谧"二句,如电影镜头般由远及近展开祭坛全景,《乐府诗集》编者郭茂倩评此"起笔即见天地肃穆之气","既膳"与"载谧"的完成时态运用,暗示祭祀流程的完美无缺。

诗中"陶匏贵质"的意象尤为耐人寻味。粗陶与匏瓜制成的礼器,在《礼记·郊特牲》中被称为"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诗人以此质朴之物反衬祭祀的真诚。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盛赞此句:"以素为贵,返璞归真,得祭祀之本也"。而"芳俎盈实"的描写,与《诗经·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形成跨越千年的呼应,展现中华祭礼文化的传承。

结尾"永永福流,其升如日"的比喻堪称神来之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指出,此处化用《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句式,但将福泽与旭日并置,使抽象的祝福具象为喷薄而出的朝阳。这种将宗教情感转化为自然意象的手法,正是盛唐祭祀诗的典型特征,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其"结句如钟磬余响,袅袅入云"。

全诗通过"齐敬毕诚"的仪式描写与"其升如日"的象征表达,完成了从人间祭祀到天人感应的升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在《唐代礼乐文学研究》中分析道:"诗人将祭祀的片刻凝定为永恒,使物质的供品转化为精神的图腾,这种物我交融的审美体验,正是唐代国家祭祀诗的艺术巅峰。"四联八句间,我们既看到《周礼》"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的古老传统,又感受到盛唐气象中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

点评

《祭汾阴乐章·顺和》以简净典重的笔法,勾勒出祭祀方丘的庄肃场景。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评此诗曰:"四言短章而备六义之要,'陶匏贵质'一句尤见周礼遗风,所谓大音希声者近之。"道出其承袭《诗经》雅颂传统的特质。

明人胡应麟于《诗薮》中盛赞:"'永永福流,其升如日'八字,气格宏远,直追《商颂·玄鸟》之'景员维河'句,使汉魏郊祀诸作黯然失色。"点明末二句以旭日升腾喻福泽绵长,意象雄浑而含蕴深邃。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独赏其器物书写:"'陶匏''芳俎'之咏,质而不俚,华而不缛,得《周颂·我将》'我将我享'之遗意。"揭示诗中祭器描写既合古礼又具诗美的双重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