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夜夜曲

2025年07月05日

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
青槐陌上人行绝,明月楼前乌夜啼。

王偃

译文

北斗星移银汉低
北斗星悄然移动,银河低垂天际
班姬愁思凤城西
班姬满怀愁绪,独坐凤城之西
青槐陌上人行绝
槐树夹道的小路上,行人踪迹已绝
明月楼前乌夜啼
皎洁月光映照楼前,乌鸦在夜色中哀啼

词语注释

银汉:指银河,又称天河
班姬:汉代才女班婕妤,此处借指诗中愁思的女子
凤城:京城的别称,传说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称凤城
陌(mò):田间小路,此处指道路
乌:乌鸦,古诗词中常象征凄凉、孤独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夜夜曲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时分,北斗七星悄然流转,银河低垂仿佛触手可及。班婕妤独守深宫,愁绪如丝,缠绕在凤城西畔的宫墙内外。青槐夹道的陌上,行人绝迹,唯有明月楼前,乌鸦夜啼,声声凄切,划破寂寥长空。

此曲诞生于南朝梁代,沈约以乐府旧题《夜夜曲》抒写宫怨闺愁。诗中"班姬愁思"暗用汉成帝妃嫔班婕妤失宠典故,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之悲。梁武帝萧衍推行清商新乐,此类闺怨题材常被谱入杂曲歌辞,通过"银汉低垂""乌夜啼"等意象,将天文现象与人间孤寂浑然相融。

考《乐府诗集》所载,南朝文人善借星月、禽鸟构建凄清意境。青槐陌象征宫禁森严,明月楼暗指望幸无期,乌鸦夜啼更添三分《乌夜啼》古曲的悲凉底色。沈约此作既承汉魏乐府遗韵,又开唐代宫词先河,在永明声律的锤炼中,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听见那穿透朱垣的夜夜叹息。

赏析

夜色如墨,星河低垂。诗人以"北斗星移银汉低"起笔,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时空流转的深邃意境。天象的微妙变化,暗示着长夜将尽的惆怅,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北斗位移是天象,更是心象,折射出守望者内心的焦灼与期盼"。

班婕妤的典故在此处用得极妙。"班姬愁思凤城西"中,那位汉代才女独守空闺的形象跃然纸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此处"以历史人物自况,将宫怨主题提升到人类普遍情感的高度"。月光下的愁思,既是具体人物的,也是跨越时空的永恒叹息。

诗人笔锋转向人间景象,"青槐陌上人行绝"以空寂的街道强化孤独感。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美学》中盛赞此句:"七个字构建出三维画境,青槐的色彩、陌上的空间、人绝的声响,共同编织成情感磁场"。而"明月楼前乌夜啼"更将意境推向高潮,乌鸦的啼叫划破静夜,正如《唐人绝句精华》所评:"以动衬静,愈显其静;以声写寂,更增其寂"。

全诗四句构成精妙的蒙太奇:星空—深宫—街道—楼台,视角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在那只夜啼的乌鸦上。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认为:"这种空间调度暗合心理轨迹,从浩瀚宇宙到具体物象,正是愁思凝聚的过程"。月光成为贯穿全诗的银色线索,既照亮班姬的泪眼,也笼罩着无人的街巷,最终凝固在乌啼震颤的尾音里。

诗人用最精简的笔墨,构建出最丰富的情感宇宙。正如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所言:"二十八字间,有星移斗转的宏阔,也有青槐落叶的细微,这种尺幅千里的艺术张力,正是盛唐绝句的巅峰体现"。夜乌的啼叫不仅是声音意象,更是诗人留给历史的悠长回声,在千年后的月光下,依然清晰可闻。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北斗』二句,已摄夜夜之神。『青槐』『明月』,复以空寂之景衬之,班姬之怨,遂在乌啼声中悠悠不尽矣。子容(欧阳詹字)善以疏淡之笔写浓愁,此其绝调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论:

"欧阳子容《夜夜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人行绝』处正见独夜之凄,『乌夜啼』时偏是月明如昼,此种对照,直刺人心肠。黄叔阳谓其『得乐府遗韵而自出机杼』,诚哉斯言。"

钟惺《名媛诗归》叹:

"『星移汉低』四字,写尽长夜渐阑之态。班姬之愁在『凤城西』三字中蓦然定位,后二句似断非断,如见罗衣伫立,数尽更筹光景。唐人能于二十八字中作三重意,此为一例。"

按: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尤赏末句,称:"『明月楼前乌夜啼』,化用古乐府而愈觉新警,盖以乐景写哀,其哀倍之,此王摩诘『庭槐寒影疏』之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