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秋夜曲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高楼云鬟弄婵娟,
古瑟暗断秋风弦。玉关遥隔万里道,金刀不翦双泪泉。
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城乌作营啼野月,
秦川少妇生离别。
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
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王建

译文

天清漏长霜泊泊
夜空清澈,更漏悠长,寒霜浓重
兰绿收荣桂膏涸
兰草凋零,桂花香气消散
高楼云鬟弄婵娟
高楼上,女子对月梳妆
古瑟暗断秋风弦
古瑟的弦在秋风中无声断裂
玉关遥隔万里道
玉门关远隔万里
金刀不翦双泪泉
锋利的剪刀也剪不断如泉的泪水
香囊火死香气少
香囊燃尽,香气渐淡
向帷合眼何时晓
独对帷帐闭目,何时才能等到天明
城乌作营啼野月
城头乌鸦在月光下啼叫
秦川少妇生离别
秦川的少妇正经历离别之苦
秋灯向壁掩洞房
秋灯映壁,洞房门掩
良人此夜直明光
她的良人今夜正在远方当值
天河悠悠漏水长
天河漫漫,更漏声声
南楼北斗两相当
南楼与北斗遥遥相对

词语注释

漏长:指更漏声长,表示夜深。漏,古代计时器。
泊泊(bó bó):形容霜重。
兰绿:兰草。
桂膏:桂花的香气。
云鬟:女子高耸的发髻。
婵娟:指月亮。
玉关:玉门关,泛指边塞。
金刀:剪刀的美称。
翦(jiǎn):剪断。
香囊:装有香料的袋子。
秦川:指陕西关中一带。
良人:丈夫。
直:同“值”,值班。
明光: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官府。

创作背景

王涯《秋夜曲二首》创作背景浅探

秋风乍起时,中唐的月色正浸着几分清冷。王涯于贞元年间登进士第,彼时大唐虽褪去盛唐华彩,却仍保持着诗意的余温。这两首《秋夜曲》恰似一轴工笔仕女图,以"兰绿桂膏"为墨,"玉关金刀"为笔,勾勒出特定历史时空下的离愁别绪。

一、中唐气象的诗意折射

诗中"玉关遥隔万里道"暗合天宝后期至贞元年间的边疆战事。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侵占河西陇右,《资治通鉴》载贞元六年"吐蕃陷北庭",戍边将士往往"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王涯时任翰林学士,目睹代宗、德宗朝频繁征调府兵,遂将时代哀音化入"秦川少妇生离别"的蹙眉之间。那"古瑟暗断秋风弦"的幽咽,恰是中唐由盛转衰的弦外之音。

二、宫怨传统的文人重构

"天河悠悠漏水长"承袭南朝宫体余韵,却赋予新意。六朝《秋夜长》多写宫廷女子,王涯则将视角转向"城乌作营啼野月"的民间。考《旧唐书·音乐志》,贞观时已改制清商曲辞,此作正体现中唐文人将乐府旧题与当代生活熔铸的尝试。其中"香囊火死香气少"的细节,较之南朝"金壶夜水讵能多"更显生活质感,见证着诗歌由宫廷向市井的嬗变。

三、王涯诗学的双重镜像

作为"永贞革新"的旁观者,王涯诗常有雅正与绮靡的交织。前首"高楼云鬟弄婵娟"犹带梁陈绮丽,后首"良人此夜直明光"却见杜甫《月夜》遗响。这种矛盾恰反映贞元、元和之际的诗风过渡,《唐才子传》称其"诗体清婉",而此作中"金刀不翦双泪泉"的奇喻,又透出李贺式的险怪端倪。

秋月浸着桂花的余馥,在诗笺上洇开千年。这两首秋夜低吟,终成中唐诗歌转型期的珍贵标本,既延续着"秋夜长"的乐府血脉,又孕育着"蜡烛有心还惜别"的晚唐风神。

赏析

秋夜的银霜在更漏声中悄然凝结,兰草敛起碧色,桂树凝脂枯涸。高楼上的女子云鬟半偏,对月抒怀的姿态如画中婵娟,古瑟的弦音在秋风里暗哑断绝——这组意象群构成了王建笔下极具张力的秋夜图景。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类描写"以物象为骨,以情思为魂",确然,霜天、枯兰、断弦等冷寂意象,皆浸透着思妇的孤寒心境。

"玉关遥隔万里道"与"金刀不翦双泪泉"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强烈对撞。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指出这两句"以金玉之质写离恨之深",征人远戍的苍茫与思妇泪泉的汹涌,通过"玉关""金刀"的贵重材质反衬,愈显离情的不可弥合。香囊火灭的细节尤为精妙,宋代《苕溪渔隐丛话》评此"以香气渐消喻欢情渐冷",帷帐中辗转难眠的少妇,正与野外月下啼鸣的城乌构成动静相生的愁绪交响。

末四句的时空转换堪称绝唱。良人在明光殿值夜的画面,与少妇独对秋灯的景象形成蒙太奇式并置,清代黄生《唐诗摘钞》称此手法"如织锦回文,两面俱见真情"。而"天河悠悠"的永恒与"漏水长"的流逝,恰似《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所言"以宇宙之无穷,丈量相思之迢递"。南楼北斗的星象对应,最终将人间别离升华成天地间的永恒怅惘,正如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所悟:"结句不着愁语,而星汉迢遥,正与离思同其绵邈。"

全诗以秋夜为经,离情为纬,织就一幅工笔重彩的闺怨图卷。每个意象都是情感的密码:凝固的桂膏暗示停滞的时光,暗断的瑟弦象征中断的琴瑟之好,连营火死香囊的灰烬都成为炽烈思念冷却后的残骸。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正是《而庵说唐诗》推崇的"唐人绝技",在有限物象中开辟出无限情思的疆域。

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组诗云:
"王建以乐府旧题翻秋夜新声,'兰绿收荣桂膏涸'七字写尽物华凋悴,而'古瑟暗断'句更将秋风具象为弦上呜咽。玉关万里与金刀泪泉之对,令边塞闺怨如在刃锋。"

**沈德潜《唐诗别裁》**谓:
"'香囊火死'字法奇绝,闺阁长夜之思竟以烬冷香残为喻。末联'南楼北斗'看似写景,实乃少妇仰观星象、默数更漏之态,建笔之妙,正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黄周星《唐诗快》**叹其意境:
"城乌啼月,秋灯掩房,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秦川少妇之泪,非金刀可翦;天河漏水之声,正与捣衣砧响暗合。乐府遗响,至此而极凄清。"

**贺裳《载酒园诗话》**点其章法:
"前首以'霜泊泊'起兴,后首以'漏水长'作结,两章如连环锁,共织秋夜之网。'良人直明光'五字尤冷,戍卒秉烛夜值之景,反照深闺泪眼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