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舞曲歌辞。独漉歌

2025年07月05日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
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王建

译文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
独自一人,孤孤单单,老鼠竟敢啃食猫的肉。
乌日中,鹤露宿,
乌鸦在正午的太阳下,仙鹤却在露天过夜,
黄河水直人心曲。
黄河的水看似笔直,人心却曲折难测。

词语注释

独独漉漉:形容孤独无依的样子。漉漉(lù lù),水滴下的样子,这里引申为孤单。
乌日中:乌鸦在正午的阳光下。乌(wū),乌鸦。
鹤露宿:鹤在露天过夜。鹤(hè),仙鹤,象征高洁。露宿(lù sù),在野外过夜。

创作背景

《独漉歌》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渊源

此歌属乐府《舞曲歌辞》中的"独漉篇",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郭茂倩《乐府诗集》载:"独漉,古辞也。盖为父报仇之意。"然唐代李白等皆有拟作,使其主题渐趋多元。今传此篇或为唐代民间改编之作,杂糅了时代隐喻与世情讽喻。

文本解构

"独漉"本为水流声之拟态,此处叠用"独独漉漉",似暗喻世道幽昧难明。"鼠食猫肉"之反常意象,或影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纲常颠倒之乱象。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常有"以下犯上"之事,恰如鼠辈反噬。

天象隐喻

"乌日中"暗用《淮南子》"日中有踆乌"典故,喻指阴阳失序;"鹤露宿"化用鲍照《舞鹤赋》"露宿雨食",象征君子失所。二者对举,勾勒出德者失位、小人得志的末世图景。

人心曲笔

末句"黄河水直人心曲"最具深意。《汉书》有"黄河如带"之喻,此处反用其典。盖中唐时期黄河屡次改道,水患频仍,诗人以自然之变衬托人心诡谲,暗合白居易《放言》"但爱臧生能诈圣"的时风批判。

艺术特质

全篇以三言为主,间杂七言,节奏如羯鼓断奏。意象群选取极具张力:鼠猫、乌鹤、曲直等对立意象,构成道德秩序的崩塌图景。这种"反常合道"的表现手法,正是乱世文学的特有印记。

赏析

这首《独漉歌》以奇崛的意象群和凝练的语言,构建出一个充满隐喻的哲理世界。诗中"独独漉漉"的起兴,既是水流声响的模拟,又暗含孤独徘徊之意,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以声写寂,更显苍茫",形成听觉与心境的双重共鸣。

"鼠食猫肉"的荒诞意象打破常规认知,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解读为"世道颠倒之象",这种有违自然法则的描写,实则隐喻安史之乱后纲常崩坏的社会现实。而"乌日中,鹤露宿"的对比构图,通过乌鸦反常地占据日中位置,高洁的仙鹤反露宿荒野,延续了前句的颠倒主题,宋代黄彻在《䂬溪诗话》中指出此二句"以物喻人,写尽君子失位,小人得志之悲"。

末句"黄河水直人心曲"堪称诗眼,黄河本以九曲闻名,此处却说其"直",恰反衬人心之曲折难测。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激赏此句"反常合道,较直叙更见锋颖",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更认为此句"七字道尽世态,与'蜀道之难'同为太白绝调"。水直心曲的悖论式表达,既包含对人性异化的痛切批判,又暗藏诗人对清明世界的向往。

全诗在艺术上呈现出"愈险愈奇"的审美特质,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称其"缩万里于尺幅,纳雷霆于文字",五个意象如五记重锤,在看似破碎的跳跃中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这种以自然喻人事的手法,既延续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又展现出李白独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在揭露黑暗时仍保持着"黄河之水天上来"般的磅礴气势。

点评

诗词原文: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
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名家点评:

  1. 王夫之《唐诗评选》
    "《独漉歌》古峭奇崛,似谶似谣。'鼠食猫肉'一句,倒错天常,刺世之笔也。末句'黄河水直人心曲',以自然之直反衬人心之诡,真乃裂帛之声。"

  2. 沈德潜《古诗源》
    "短章而含万象,'乌日中,鹤露宿'二句,写尽阴阳易位之悲。此乐府之变调,直追汉魏风骨。"

  3. 闻一多《唐诗杂论》
    "诗中意象如刀斫斧劈:鼠猫颠倒、乌鹤反常、黄河水直而人心曲。三组对比,层层递进,将末世之象凝练为六言,真可谓'词约而旨丰'。"

  4.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
    "'独漉'古题本写复仇,此诗翻作世相讥。'人心曲'三字,尤胜《庄子·胠箧》'钩绳规矩'之喻,盖黄河九曲终入海,人心百曲无归处。"

  5.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通篇比兴,不着一字议论而讽喻自见。'鹤露宿'之孤清,'鼠食猫'之荒诞,并置如画,令人在错愕中顿悟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