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和歌辞·婕妤怨》的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此诗当为唐代诗人借汉宫旧事抒怀之作,典出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之慨。班氏乃汉成帝妃嫔,才貌双绝,后因赵飞燕姊妹入宫见疏,遂退居长信宫侍奉太后,作赋自伤。唐人惯以汉喻唐,此诗实为宫怨题材的经典再现。
意象解构
"长信梨花"暗用班婕妤《自悼赋》中"华殿尘兮玉阶苔"的意象,梨花将栖未栖之态,恰似美人迟暮的彷徨。应门闭锁而春草萋萋,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的典故,门钥生苔暗示君恩断绝。
诗艺探微
后二句尤见匠心:春风本应送暖,此处却摧花扑户,与班婕妤《团扇诗》"弃捐箧笥中"形成互文。车声不至的留白,较之直接写"恩情中道绝"更显哀婉,马蹄声的缺席成为最刺心的存在证明。
时代投影
唐代宫怨诗常借汉宫抒写当世宫女命运。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与此诗异曲同工,皆通过封闭空间中的自然物象,折射被禁锢的生命意识。安史之乱后,此类作品更添时代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