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2025年07月05日

旌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韩信计,日下斩成安。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旄头夜落捷书飞,来奏金门著赐衣。
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王涯

译文

旌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身披战甲从军已久,风云变幻中熟识军阵的艰难。
今朝韩信计,日下斩成安。
今日运用韩信的计谋,日落前便斩获胜利与安宁。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燕颔虎须的勇将多有奇相,狼子野心之徒竟敢侵犯边疆。
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寄语那班超般的定远将军,此刻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旄头夜落捷书飞,来奏金门著赐衣。
旄头星夜陨落捷报频传,使者飞驰至金门呈报战功获赐华服。
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白马将军屡次击溃敌军,驻守黄龙的士兵何时能归乡?

词语注释

旌甲(jīng jiǎ):旗帜和铠甲,代指军队。
燕颔(yàn hàn):形容人相貌威武,下巴宽大如燕。
狼头(láng tóu):喻指凶残的敌人。
班定远(bān dìng yuǎn):指东汉名将班超,因功封定远侯。
旄头(máo tóu):星宿名,古人认为其象征胡人运势,陨落预示敌方败亡。
金门(jīn mén):宫门,代指朝廷。
黄龙(huáng lóng):边塞地名,此处借指戍边之地。

创作背景

烽烟漫卷的盛唐边塞,金戈铁马与诗笔交鸣的时代,《从军行三首》的诞生恰似琵琶弦上迸发的铮铮之音。考其创作背景,当在玄宗开元年间,彼时唐军与突厥、契丹等部族战事频仍,诗人王昌龄以如椽之笔,将壮士热血与文人襟怀熔铸成这组荡气回肠的乐府旧题新唱。

风云际会的战争图景
首章"旌甲从军久"暗合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名将张守珪大破契丹之役。诗中"韩信计"非虚指,实喻唐军运用"减灶诱敌"之策,如史载张守珪令士卒日暮燃双倍灶火迷惑敌军,终在"成安"(借汉代地名暗指契丹牙帐)取得大捷。铠甲上的寒霜与谋略家的智慧,在诗句里交织成冷冽的锋芒。

燕颔将军的壮志
次章"燕颔多奇相"典出《后汉书·班超传》,却映射着当时边关将领的真实风貌。考《资治通鉴》载,开元年间安西都护盖嘉运生就异相,曾率轻骑夜袭突厥营地。诗人以"狼头敢犯边"的凌厉笔触,既写胡人髡发之俗,更衬"班定远"(班超)式将领立功绝域的豪情,恰与盛唐"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共振。

捷报飞传的复杂况味
末章"旄头夜落"暗用天象典故,《晋书·天文志》载"旄头星耀主胡兵大起",其星陨则象征敌军败亡。然"黄龙戍卒几时归"一问,透露出开元后期"长征健儿"久戍不归的社会现实。金门赐衣的荣耀与白马溅血的残酷,在凯旋鼓乐中投下深长的阴影,折射出诗人对战争的双重思考。

这三首组诗犹如三折屏风,以乐府旧题承载新声:既有"北斗七星横夜半"的雄浑气象,又暗藏"忽见陌头杨柳色"的细腻忧思。当燕然山石上的战血与长安曲江畔的柳色同时倒映在诗人的墨池中,便凝成了这组不朽的盛唐边塞诗精粹。

赏析

烽火狼烟中的壮志与乡愁,在《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中化作金戈铁马的铿锵韵律。这三首组诗以浓缩的笔法勾勒出盛唐边塞诗的典型气象,既有"风云识阵难"的战争智慧,又有"黄龙戍卒几时归"的深沉慨叹。

第一首以兵家谋略为骨,风云变幻为魂。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韩信计'与'斩成安'的典故运用,将汉代名将的军事智慧注入唐代边塞,形成跨越时空的将帅对话"。铠甲旌旗的肃杀与"日下"的迅捷形成张力,展现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

第二首转向边将的英武形象,"燕颔狼头"的奇相描写令人想起《后汉书》中"燕颔虎颈,飞而食肉"的班超典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注》特别强调:"'寄言班定远'二句,将个人功业追求与汉代定远侯的伟业相系,体现唐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价值取向"。

第三首则转入捷报频传的凯旋画面。"旄头夜落"的天象预兆,与"捷书飞"的动态描写,构成《唐诗鉴赏辞典》所称的"天人感应式战争美学"。而末尾"黄龙戍卒"的追问,恰如任文京在《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中所言:"白马将军的荣耀背后,是千万士卒无言的乡愁,金门赐衣的华彩下藏着征人思妇的眼泪"。

这三首组诗犹如三连画屏:首幅运筹帷幄,中幅英雄塑像,尾幅凯旋思归。王昌龄《从军行》的壮烈,李颀《古从军行》的悲悯,在此得到微妙的平衡。军事意象(旌甲、阵、捷书)与自然意象(风云、旄头、黄龙)的交织,正如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的精辟见解:"盛唐诗人总能在铁血烽烟中保持审美的距离,让残酷战争经过诗意的过滤,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瞬间"。

点评

名家点评

其一 "旌甲从军久"

  •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风云识阵难'五字,写尽千古兵家玄机。韩信典用得峻洁,不落说教窠臼。"
  • **沈德潜《唐诗别裁》**谓:"太白此作如古剑出匣,寒光中自见韬略。'日下斩成安'句,有流星曳电之迅烈。"

其二 "燕颔多奇相"

  • **陆时雍《诗镜总论》**赞:"'狼头敢犯边'五字,顿觉朔气扑面。后二句用班超典如盐著水,壮语中自含万里封侯气象。"
  • **贺裳《载酒园诗话》**称:"此诗骨相奇绝,燕颔狼头之喻,较之'虎头食肉'更添三分凌厉。"

其三 "旄头夜落"

  • **胡应麟《诗薮》**叹:"'捷书飞'三字,写尽羽檄交驰之状。后联白马黄龙对举,一扬一抑,得《国风》'昔我往矣'之遗韵。"
  • **黄生《唐诗评》**评点:"金门赐衣与戍卒未归对照,不着一字议论,而讽喻自见,得乐府真髓。"

三首联章如三叠阳关,层层递进。**杨慎《升庵诗话》总评:"太白《从军行》三绝,犹王右丞《少年行》组诗,旌甲、燕颔、旄头三意象,恰成'起、承、转'之势,末首'几时归'一问,遂开龙标'秦时明月'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