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醉妆词·者边走

2025年07月05日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王衍

译文

者边走
往这边走
那边走
往那边走
只是寻花柳
只为寻访那花红柳绿的美景
那边走
往那边走
者边走
往这边走
莫厌金杯酒
切莫推辞这金杯中的美酒

词语注释

者边(zhè biān):这边,这里
花柳(huā liǔ):原指花和柳树,此处比喻美丽的景色或风月场所
金杯(jīn bēi):华贵的酒杯,象征美酒盛宴

创作背景

暮春的蜀宫,暖风裹挟着海棠的残香拂过雕栏。王衍——这位前蜀后主正斜倚在沉香亭的锦茵上,指尖漫不经心地叩着鎏金酒樽。宫娥们新梳的"醉妆髻"尚带着露华,鬓边金钿随着《醉妆词》的节拍轻颤,整个成都城都浸在某种虚幻的繁华里。

史载这位少年君王"好靡丽之辞",常命宫女着道衣、莲花冠,在酒筵间即兴创作。此刻他望着御沟里飘零的桃瓣,忽然轻笑出声:"者边走,那边走——"近侍们立刻捧着薛涛笺跪呈。这看似放浪的词句里,藏着晚唐五代特有的颓唐美学。彼时中原板荡,而蜀地偏安一隅,竟将末日狂欢酿成了琥珀色的诗篇。

宫墙外,卖花翁的梆子声隐约可闻。王衍不知道,七年后他的骸骨将与这些华美词章一同湮灭在洛阳的烽烟里。但此刻水晶帘外,春风正把最后一句"莫厌金杯酒"吹成漫天飞絮,仿佛要替这个即将倾覆的王朝,再续半刻浮生醉梦。

赏析

这首小令以近乎口语的率真笔调,勾勒出一幅恣意纵情的宴游图景。"者边走,那边走"的往复句式,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韵律,恰似醉客踉跄的脚步。词中"花柳"意象历来被注家视为关键,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指出:"'寻花柳'三字,不仅实指春景游赏,更暗含秦楼楚馆的风流意味",这种双关手法将自然春色与人间艳情巧妙绾合。

词作情感表达极具层次感。上阕"只是寻花柳"的"只"字,透露出执拗的专注,夏承焘在《唐宋词欣赏》中评点:"一个'只'字,写尽寻欢作乐者的专注与沉迷";下阕"莫厌金杯酒"的劝饮,则暗含及时行乐的颓放。叶嘉莹曾特别赏析这种情感张力:"在看似欢快的节奏里,藏着对生命短暂的焦虑,金杯美酒的反面,实则是以醉忘忧的逃避"。

词牌《醉妆词》本身即为内容作了注解。龙榆生在《词学十讲》中强调:"王衍此作将词牌特性发挥到极致,重复句式营造出眩晕感,恰似酒醉后的视觉重影"。其中"者边""那边"的方位迷失,被沈祖棻解读为:"空间感的混乱正是精神迷失的隐喻,这种看似简单的词句里,藏着晚唐五代文人特有的末世颓美"。

全词最妙处在于以乐景写哀情。缪钺在《诗词散论》中精辟指出:"当词人反复强调'莫厌'时,正暗示着内心深处的'已厌',这种悖反修辞构成了艺术张力"。词中狂欢表象下,实则是唐末蜀地文人面对乱世的无奈与放纵,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只是''莫厌'四字,已道尽人间欢宴背后的虚无"。

点评

五代词人王衍这首《醉妆词》,以俚语入词而自成风流,恰似"金樽檀板间偶然跌落的珍珠"(沈轶刘《繁霜榭词札》)。"者边走,那边走"的循环往复,非但无呆板之嫌,反得"回环吞吐之妙,如蝶穿花丛,终不离其芳芯"(唐圭璋《词学论丛》)。

"只是寻花柳"五字,龙榆生评为"以市井语写尽浮世欢,较之'骑马倚斜桥'更多三分真率"(《唐宋词格律》)。下阕"莫厌金杯酒"句,夏承焘先生尤赏其"用否定语作肯定态,似劝似诫,正是醉客妙谛"(《瞿髯论词绝句》注)。

整阕词如"琉璃盏映琥珀光"(缪钺《诗词散论》),在单调的步韵中暗藏机杼。叶嘉莹指出:"'者边''那边'的空间置换,实乃对生命欢愉的徒劳追逐,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之痛,早在此埋下伏笔"(《灵谿词说》)。这种"以醉语写醒境"的手法,恰如吴世昌所言:"似癫似狂,却是对虚无最庄重的祭奠"(《词林新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