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杨柳枝

2025年07月05日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居易

译文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六么》《水调》家家传唱,《白雪》《梅花》处处飘扬。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古老的歌谣陈旧的曲调请你别听,且听这新谱成的《杨柳枝》曲。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
陶渊明门前种着四五棵柳树,周亚夫军营中柳条成千上万。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怎比得上东都二月的风光,金黄的柳枝映照着洛阳桥。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
柔美轻盈又青翠欲滴,引来清风无限柔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柳絮如雪繁花般徒然飘落,嫩绿的枝条柔弱得托不住黄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红木板桥边青色酒旗招展,馆娃宫在暖阳西斜时分。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可叹雨停风住时,千万柳条各自低垂。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苏州的杨柳任你夸赞,更有钱塘的柳色胜过馆娃宫。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若是懂得多情就去寻找苏小小,绿杨深处便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苏家小女早已闻名,在杨柳风中别具风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剥下柳条盘成银环模样,卷起柳叶吹出玉笛之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柳叶含露好似泪眼,枝条在轻风中宛如舞动的腰肢。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小树受不了攀折之苦,求您留下两三枝条。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人说柳叶像忧愁的眉毛,更有愁绪如同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扯断柳丝如同扯断愁肠,彼此应该再无续缘之时。

词语注释

六么(liù yāo):唐代流行曲调名。
水调(shuǐ diào):隋唐时期流行曲调。
白雪(bái xuě):古曲名,传为春秋晋国师旷所作。
梅花(méi huā):笛曲《梅花落》的简称。
陶令(táo lìng):指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亚夫(yà fū):指西汉名将周亚夫,其军营称细柳营。
袅袅(niǎo niǎo):形容柳条柔软细长随风摇曳的样子。
馆娃宫(guǎn wá gōng):春秋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宫殿。
苏小小(sū xiǎo xiǎo):南朝齐时钱塘著名歌妓。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杨柳枝的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杨柳枝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代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翻新为流行曲调。中唐时期,随着教坊曲的兴盛,旧曲新翻成为文人雅士的时尚。白居易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云:"《杨柳枝》,洛下新声也。"

社会风貌

诗中"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生动再现了中唐都市音乐繁荣的景象。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贞元年间"街陌竞歌新声",与白居易笔下"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当时社会对文艺创新的追求。

地理意象

"陶令门前四五树"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典故,"亚夫营里百千条"则化用周亚夫细柳营故事。而"黄金枝映洛阳桥"的描写,与《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洛阳天津桥畔遍植杨柳的情形相吻合,展现唐代东都的春日盛景。

艺术创新

诗中"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等句,记录了当时民间将柳条制作工艺品和乐器的习俗。这种将自然物人工化的描写,与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的"唐世五月五日,江淮造龙舟,竞渡之戏"等民俗相映成趣。

情感寄托

末四句"人言柳叶似愁眉"云云,将柳丝与愁肠互喻,发展出全新的抒情范式。这种写法既承袭了《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比兴传统,又开创了晚唐李商隐"柳眉空吐效颦叶"等新意境,体现了中唐诗人在继承中创新的艺术追求。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杨柳枝》以杨柳为核心意象,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将自然物象与人文情感熔铸成流动的诗意画卷。全篇贯穿着"新翻"的创新意识,在古曲旧调中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正如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所评:"乐天此作,以新声度古曲,正如春风剪柳,别裁生意"。

意象经营上,诗人构建了多维度的杨柳图谱:

  • "黄金枝映洛阳桥"以富丽色彩勾画盛唐气象,与"绿丝条弱不胜莺"的纤柔形成张力;
  •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运用拟人双喻,清代黄生《唐诗摘钞》赞其"体物之妙,正在神似之间";
  • "白雪花繁"与"绿杨深处"的色彩对照,暗含生命荣枯的哲学思考。

情感表达方面,呈现出由物及人的三层递进:

  1. 前六联以客观描摹为主,如"亚夫营里百千条"用周亚夫细柳营典故,展现杨柳的刚柔并济;
  2. 中段"可怜雨歇东风定"始渗入主观情思,钱钟书《谈艺录》指此句"以静制动,无限怅惘尽在垂枝凝露中";
  3. 末四联则完全转向人情,"柳丝挽断肠牵断"将离愁物化,恰如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析:"唐人折柳寄远,至此曲而情致极焉"。

艺术创新处尤见:

  • 打破传统折柳赠别的单一主题,融入"馆娃宫""苏小小"等吴越文化元素;
  • "卷叶吹为玉笛声"化用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而更显清丽;
  • 结句"乞君留取两三条"以对话体收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此"乞字最妙,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

全诗宛如展开的江南春色长卷,在"柳叶愁眉"的传统喻象外,更创造性地将杨柳塑造为盛唐文化的鲜活载体。正如日本学者入谷仙介《王维研究》中所言:"白乐天此作,实乃以杨柳为经纬,织就一幅流动的帝国风景图"。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白居易《杨柳枝》组词以杨柳为意象经纬,历代评家多有妙论: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评首章:"'新翻'二字最是诗眼。乐天以俗调入雅,如嫩柳抽枝,别开生面。'六么''白雪'诸曲,不过为此新声作衬耳。"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赞颔联:"陶潜五柳、亚夫细柳,典故熔铸如盐著水。东都二句忽作金碧山水,使柔条顿生华贵气象。"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析"依依袅袅"章:"'扑地'状柳絮之狂,'不胜莺'写嫩枝之弱,十四字尽得风流。较之李商隐'柳絮章台'之句,更饶生活气息。"

**清·黄周星《唐诗快》**论苏州诸章:"'馆娃宫暖'与'钱塘胜馆'遥应,将吴越风物尽化入柳烟中。小小苏家之典,用得旖旎而不艳俗,此老白乐天独步处。"

**日本·近藤元粹《白乐天诗集》**批末章:"以愁眉拟柳叶,复以愁肠喻柳丝,回环设喻,竟成绝唱。较之'人面桃花',别有一种缠绵悱恻之致。"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总评:"此组诗如展开吴道子水墨长卷,始见洛桥金柳,渐转苏杭烟条,终以愁丝绾结。白傅非独善状杨柳,实将人生离合之思、盛衰之感,尽系于柔条万缕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