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柳枝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居易

译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春风吹拂,千万条柳枝轻舞,嫩芽比金色更鲜亮,柔软胜过丝缕。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在永丰坊西角的荒园中,整日无人问津,这些柳枝又属于谁呢?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一棵树衰败凋零,委身于泥土;而两枝柳条却荣耀地生长在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可以确定,在今春之后的天象中,柳宿星旁将增添两颗新星。

词语注释

永丰:指永丰坊,唐代长安的一处地名。
阿谁:即‘谁’,古语中的疑问代词。
玄象:天象,指星宿排列的景象。
柳宿:二十八宿之一,属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

创作背景

杨柳枝二首创作背景

这两首咏柳绝句,实为白居易晚年的心灵映照。据《白居易集校注》考证,此诗当作于会昌二年(842年)至五年间,时诗人以刑部尚书致仕,隐居洛阳履道里。那株生长在永丰坊西南角的垂柳,或许正是诗人每日途经所见。

第一首中"嫩于金色软于丝"的咏叹,暗合着唐代宫廷折柳赠别的风习。《开元天宝遗事》载"灞桥柳色,帝王家折以赐近臣",而此刻荒园孤柳"尽日无人属阿谁"的寂寥,恰似经历牛李党争后的朝堂,亦如诗人远离中枢的处境。宋人《杨升庵诗话》曾指出此诗"托物寄兴,意在言外"。

第二首的转合更见深意。据《旧唐书·宣宗纪》记载,大中三年(849年)宫中确实移植永丰柳两株于禁苑,这与诗中"双枝荣耀植天庭"形成奇妙互文。诗人以"柳宿添星"的星象典故(《晋书·天文志》载柳宿属朱雀),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天人感应的诗意表达。那委于泥土的衰柳与植入天庭的荣枝,恰构成对人生荣枯的哲学观照。

两首诗相隔数载,却如双璧映照。前首写柳之盛年而处荒僻,后首言柳之衰残反得殊遇,这种命运的反讽,正是历经四朝的白乐天对宦海沉浮的终极领悟。日本学者入谷仙介在《白居易研究》中认为,这组诗体现了诗人晚期"外枯中膏"的艺术境界,以平淡语写尽人世沧桑。

赏析

春风拂过柳枝,千万条嫩枝在风中摇曳,那新生的柳芽比金色还要鲜嫩,比丝线还要柔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柳枝的柔美与生机刻画得淋漓尽致。"嫩于金色软于丝"一句,不仅写出了柳枝的色泽与质地,更赋予了它一种生命的灵动与纯净。然而,这样美好的柳树却生长在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无人问津,孤独地度过每一天。"尽日无人属阿谁"的叹息,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埋没的惋惜与感伤。

第二首诗笔锋一转,写柳树衰残委地,而其中两枝却被移植到天庭,荣耀非常。衰败与荣耀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暗示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起落。"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的想象,将柳枝的荣耀推向了极致,仿佛它们化作了天上的星辰,永远闪耀。诗人借柳树的命运,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也有对美好事物终将得到认可的期许。

这两首诗以柳树为意象,通过对其不同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第一首写柳树的柔美与孤独,第二首写柳树的衰败与荣耀,两相对照,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张力。诗人对柳树的描绘,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正如学者所言,这两首诗"以柳喻人,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终将得到认可的信念"。

点评

这两首《杨柳枝》以柳喻人,寄兴深微,诚白乐天晚年"诗到香山老更成"之典范。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道:"前首写寂寞幽姿,后首写殊荣异数,两相对照,不著议论而身世之感自见"。

首章"嫩于金色软于丝"七字,钱锺书《谈艺录》盛赞其"体物之工,直摄柳魂",那新柳的娇嫩柔美,经"金色"与"丝"的质感叠映,竟比画师设色更为鲜活。而"荒园"与"无人"的冷落,恰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所指:"后二句骤转荒寒,如睹才人沦落天涯"。

次章忽作华彩之笔,"双枝荣耀"句,近代学者施蛰存解为"白傅自况晚年蒙召返京的惊喜"。最妙在结句以星象入诗,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叹其"化用《甘石星经》'柳八星'典故,将人间荣枯与天道循环绾合,使小词具大气象"。两首联章,正如陈寅恪所言"外朴内秀,深得风人比兴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