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挽歌

2025年07月05日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
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
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
旧垄转芜绝,新坟日罗列。
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居易

译文

丹旐何飞扬
红色的招魂幡在风中高高飘扬
素骖亦悲鸣
白色的丧马也发出凄凉的嘶鸣
晨光照闾巷
清晨的阳光洒在街巷
輀车俨欲行
灵车庄重地准备启程
萧条九月天
萧瑟的九月天空
哀挽出重城
哀伤的送葬队伍走出城门
借问送者谁
敢问送葬的是哪些人
妻子与弟兄
是逝者的妻子和兄弟
苍苍上古原
苍茫的古老原野
峨峨开新茔
巍然耸立着新修的坟茔
含酸一恸哭
含悲忍痛放声痛哭
异口同哀声
不同的口中发出同样的哀声
旧垄转芜绝
旧日的坟茔渐渐荒芜消失
新坟日罗列
新的坟冢每天都在增加
春风草绿北邙山
春风吹绿了北邙山的野草
此地年年生死别
这里年年上演着生离死别

词语注释

丹旐(zhào):红色招魂幡,出殡时用的旗子
素骖(cān):白色的丧车马匹
闾(lǘ)巷:街巷
輀(ér)车:灵车
茔(yíng):坟墓
北邙(máng)山:洛阳北郊的著名墓葬区

创作背景

暮色渐染长安道,霜风凄紧,残阳如血。白幡猎猎,素马长嘶,輀车缓缓碾过青石巷陌,惊起寒鸦数点。此间哀声,非独为一人而发,实乃千年挽歌传统之回响。

一、相和歌辞的血脉

《宋书·乐志》载:"相和,汉旧歌也。"自汉代乐府始,挽歌便以"相和"形式流转于生死之际。此诗"异口同哀声"之句,恰似《薤露》《蒿里》古调在盛唐的余韵。唐人承建安风骨,将市井哭丧的朴拙,淬炼成"春风草绿北邙山"这般惊心动魄的苍凉。

二、北邙山下的生死场

"新坟日罗列"非虚言。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年间长安城郊"每岁寒食,祭扫者车马塞路"。诗中"苍苍上古原"正是洛阳北邙的真实写照——张籍《北邙行》曾叹"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这片自东汉便成葬地的山原,在诗人笔下化作永恒的生离死别剧场。

三、輀车行过的盛唐黄昏

"萧条九月天"的细节耐人寻味。按《开元礼》规制,三品以上官员丧仪方可用素骖輀车。诗中场景,或是安史之乱后礼崩乐坏的缩影。杜牧《李贺集序》云:"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与此诗"妻子与弟兄"的送葬队伍形成残酷对照,折射出中唐士人普遍的生存焦虑。

四、新坟旧垄的哲学沉思

"春风草绿"句尤见功力。化用《楚辞》"春草生兮萋萋"的意象,却以"生死别"三字斩断柔美。王梵志诗云"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与此诗同属以死亡观照生存的智者之叹。新坟旧垄的轮回中,分明可见佛教无常观与道家齐物论的影子。

秋风起时,白杨萧萧。那些素车白马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唯有诗句如招魂的幡幢,仍在时光深处轻轻摇晃。此般哀音,非为吊亡,实乃对生之眷恋最深的告白。

赏析

暮色中的挽歌,是生命最沉重的叹息。《相和歌辞·挽歌》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送葬场景的凄怆,"丹旐"与"素骖"的强烈色彩对比,恰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言:"唐人挽歌,贵在气象惨淡,此篇尤得《薤露》遗意"。飘扬的魂幡与悲鸣的丧马,在晨光中构成动静相生的死亡意象。

诗人选取"九月"这个草木摇落的时节,暗合钟嵘《诗品》"悲落叶于劲秋"的审美传统。送葬队伍穿过闾巷重城,妻子弟兄的群像描写,令吴乔《围炉诗话》赞叹:"写哀情不从孤孑着笔,而借众口同悲衬之,倍觉沉痛"。新茔与旧垄的时空叠印,恰如叶嘉莹指出的"唐人葬诗常用今昔对照法,而此篇'转芜绝'三字尤见岁月残酷"。

末联"春风草绿"的明媚反衬,被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为"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感"。北邙山作为经典死亡意象的运用,呼应了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的观点:"唐代诗人常将个体死亡意识融入历史长河,此诗生死别的咏叹,实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集体叩问"。

全诗通过视听通感的交织(悲鸣、哀声、草绿),构建出多维的哀悼空间。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激赏"輀车俨欲行"的细节:"'俨'字凝驻了生死诀别的仪式感,静止的车辆比行进时更具震撼力"。这种对死亡瞬间的定格,让挽歌超越了个人悲情,升华为对永恒离别的哲学沉思。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

"白乐天此作,以寻常语道生死大事,'春风草绿'一句尤见化工。不着一字悲凉,而满纸皆成血泪。后四句如叠浪相推,将北邙山千古哀思尽数收束。"

沈德潜《唐诗别裁》

"起笔便见异彩,'丹旐''素骖'对举,如闻哀声破空而来。结句'春风草绿'二语,以永恒之春景反衬无常之死别,较之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更显沉痛。"

袁枚《随园诗话》

"乐天善用对比法:'旧垄芜绝'与'新坟罗列'相映,'苍苍上古原'与'峨峨新茔'相照。末句忽转画面,使生死界限在青草萌蘖处模糊,此真得《十九首》'白杨何萧萧'遗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

"『此地年年生死别』七字,可谓以血书者。较之太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更多一层宇宙意识。乐天写丧葬题材,竟能于素缟中见虹彩,实因情至深处自生华章。"

钱钟书《谈艺录》

"白傅此诗暗合希腊悲剧合唱队之效,'异口同哀声'五字道尽群体性哀悼仪式。后人多学其'輀车俨欲行'之工笔描摹,却罕能及'春风草绿'之象征笔力——以草木轮回讽人世无常,直抵《旧约·传道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