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从军行

2025年07月05日

候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
万里戍城合,三边羽檄分。乌孙驱未尽,肯顾辽阳勋。
汉旆拂丹霄,汉军新破辽。红尘驱卤簿,白羽拥嫖姚。
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至今丁令塞,朔吹空萧萧。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干。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飞将下天来,奇谋阃外裁。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
望气燕师锐,当锋虏阵摧。从今射雕骑,不敢过云堆。
黄纸君王诏,青泥校尉书。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雾暗津浦失,天寒塞柳疏。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馀。

皎然

译文

候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
侦察骑兵频繁出动,统帅霍去病勇冠三军。
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
汉军的鼓声在秋日震天动地,羌人的烽火在白昼映红云霞。
万里戍城合,三边羽檄分。
万里边关的城池连成防线,三边告急的军书四处传递。
乌孙驱未尽,肯顾辽阳勋。
乌孙的敌患尚未扫清,岂能贪恋辽阳的战功。
汉旆拂丹霄,汉军新破辽。
汉军的旗帜飘扬直拂红云,军队刚刚大破辽地敌军。
红尘驱卤簿,白羽拥嫖姚。
滚滚烟尘中仪仗队开道,白羽簇拥着勇将霍嫖姚。
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
战斗艰苦将士仍斗志昂扬,战功卓著将领却不骄不躁。
至今丁令塞,朔吹空萧萧。
至今丁零人的边塞上,只有北风萧瑟空自呼啸。
百万逐呼韩,频年不解鞍。
百万雄师追击匈奴单于,连年征战不曾卸下马鞍。
兵屯绝漠暗,马饮浊河干。
大军驻扎使大漠更显昏暗,战马饮水的河流都已浑浊。
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
破敌的功勋尚未记载,军队的精力却已耗尽。
须防肘腋下,飞祸出无端。
必须提防近在咫尺的危险,突如其来的灾祸难以预料。
飞将下天来,奇谋阃外裁。
飞将军从天而降,在边关外制定奇妙战略。
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
水中龙剑寒光闪动,雁门山地脉为之开裂。
望气燕师锐,当锋虏阵摧。
观望云气知燕军锐不可当,正面交锋敌阵瞬间崩溃。
从今射雕骑,不敢过云堆。
从此那些善射的胡人骑兵,再不敢越过云堆般的关山。
黄纸君王诏,青泥校尉书。
君王黄纸诏书传达旨意,校尉青泥封缄战报文书。
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誓师时布下虎落防御,选拔将领穿上犀牛皮甲。
雾暗津浦失,天寒塞柳疏。
大雾使渡口昏暗难辨,天寒地冻边塞柳叶凋零。
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馀。
十万铁骑纵横驰骋,誓要扫尽胡虏的烟尘。

词语注释

鞞(bǐng):古代军中用的小鼓。
聒(guō):声音嘈杂。
羌(qiāng):古代西北少数民族。
羽檄(xí):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书。
乌孙:汉代西域国名。
旆(pèi):旗帜末端装饰,泛指军旗。
卤簿(lǔ bù):帝王仪仗队。
嫖姚(piáo yáo):指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丁令: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呼韩:匈奴单于称号。
阃(kǔn)外:郭门之外,指边关。
擐(huàn):穿。
犀渠:犀牛皮制成的铠甲。
虎落:边防用的竹篱障碍物。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从军行创作背景

烽燧狼烟卷暮云,铁衣霜刃映秋旻。此组《从军行》当为盛唐边塞诗之遗响,字里行间奔涌着金戈铁马之气,亦暗含征人血泪之悲。考其意象,当与唐代东北边陲战事相系,尤以玄宗朝北伐契丹、奚族之役为背景。

朔漠烽火照丹霄
"汉军新破辽""百万逐呼韩"等句,显见天宝年间安禄山经略平卢之史影。彼时唐军屡出榆关,与契丹、奚族鏖战于辽水之畔。《资治通鉴》载:"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诗中"乌孙驱未尽"或喻此未竟之战事。诗人以霍去病"元戎霍冠军"为比,暗讽边将贪功之弊。

羽檄飞驰动九重
"三边羽檄分"句,正应《太白阴经》所载唐代军情传递制度。彼时边警传檄,昼夜行五百里,诗中"万里戍城合"之壮阔与"兵屯绝漠暗"之凄苦相映,恰如高适《燕歌行》所绘"山川萧条极边土"之景。

剑光照血映悲欢
"战苦军犹乐"之句最见深意。《通典·兵典》记唐时边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诗人却道出功高不赏之悲:"破虏功未录,劳师力已殚"。此中暗合张守珪、安禄山等边将"恃功骄恣"之史实,更见"须防肘腋下"之警句,竟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之谶语。

龙沙雁阵写沧桑
末章"雾暗津浦失"之景,恰是《唐书·地理志》所载辽西"营州道"行军实况。诗人以"横行十万骑"作结,却让"朔吹空萧萧"的苍凉笛韵回荡千年——这既是汉代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遥远回声,亦开中晚唐"可怜无定河边骨"之先声。青泥诏书、黄纸勋券,终不抵大漠孤烟中的一缕征人白发。

赏析

烽火与剑气交织的盛唐边塞图腾,在《相和歌辞·从军行》的铿锵韵律中铺展成一幅壮阔而苍凉的战争画卷。诗人以金戈铁马的意象群构建起雄浑的审美空间,"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二句尤为精警——鞞鼓声震大地与烽火灼烧云霞的视听交响,被范晞文《对床夜语》评为"十字之间,已尽边庭战伐之状"。这种将战争元素自然化的表现手法,恰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天地宏阔的背景下凸显出将士们"战苦军犹乐"的豪迈气概。

诗中时空的延展极具张力。横向以"万里戍城合"展开广袤的战场全景,纵向则通过"汉旆拂丹霄"形成天地贯通的崇高感。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指出,这种空间经营方式"将个体生命融入历史洪流",当"百万逐呼韩"的浩荡军阵与"朔吹空萧萧"的寂寥边塞形成强烈反差时,盛唐边塞诗特有的悲壮美便油然而生。尤其"乌孙驱未尽"四句,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解为"功名意识与生命意识的深刻矛盾",将士们追逐辽阳勋业的执着与战争无休止的荒诞形成哲学层面的叩问。

诗人对战争本质的思考呈现出多重维度。"须防肘腋下"的隐忧与"飞将下天来"的神勇构成微妙平衡,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特别强调此诗"既有英雄主义的礼赞,又含清醒的现实批判"。当"水心龙剑动"的奇幻想象遭遇"劳师力已殚"的残酷现实,那种"欲扫虏尘馀"的理想主义最终沉淀为"天寒塞柳疏"的苍凉意境。这种情感张力正是霍松林所论"盛唐气象中最为动人的悲剧性光芒"。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善用色彩与声音的蒙太奇。"红尘驱卤簿"的炽烈与"白羽拥嫖姚"的肃杀形成视觉对冲,"汉鞞秋聒地"的轰鸣与"朔吹空萧萧"的呜咽构成听觉轮回。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盛赞这种手法"使战争的喧嚣与寂灭在同一时空叠印"。而"黄纸诏书"与"青泥兵书"的细节,又被陈伯海《唐诗学引论》视为"盛唐时代文武相济的精神符号",彰显出将士们"功高将不骄"的儒将风范。

这首军旅乐章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永恒的青铜雕像。当"射雕骑不敢过云堆"的辉煌胜利与"雾暗津浦失"的迷茫征程并置时,那个时代的壮志与惆怅都凝固成了"地肺雁山开"的壮美意象。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此诗"将盛唐的雄浑气魄与边塞的苍茫风骨熔铸一炉",成为华夏民族精神史诗中最铿锵的章节。

点评

名家评《从军行》相和歌辞

陆时雍《唐诗镜》评曰:
"昌龄《从军》诸作,筋骨棱嶒,如霜戈铁马。'汉鞞秋聒地,羌火昼烧云'十字,已画尽边庭肃杀之气。末句'肯顾辽阳勋'冷然收束,恰似剑鸣匣中。"

沈德潜《唐诗别裁》批语:
"'战苦军犹乐,功高将不骄'二语,抵得《孙子兵法》一篇。王龙标善以简淡语写金戈事,'白羽拥嫖姚'五字,便觉旌旆生风。"

钟惺《诗归》叹赏:
"奇语层出!'水心龙剑动,地肺雁山开',非身历沙场者不能道。后联'射雕骑不敢过云堆',较之'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添三分傲兀之气。"

黄生《唐诗评》云:
"此诗如连环甲胄,句句相衔。'百万逐呼韩'四句,写军容如黑云压城;'须防肘腋下'陡转,直似匕首现霜刃,老将兵机尽在其中。"

王夫之《唐诗评选》论:
"青莲豪宕,少陵沉郁,龙标此作兼得二妙。'横行十万骑'结得斩截,然'欲扫虏尘馀'又留不尽之意,如闻绕梁戍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