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骢马曲

2025年07月05日

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逐北自谙深碛路,
连嘶谁念静边功。登山每与青云合,弄影应知碧草同。
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唐夫

译文

横吹曲辞。骢马曲
边塞乐府诗·青骢马之歌
连钱出塞蹋沙蓬
斑纹骏马踏着塞外飞沙蓬草出征
岂比当时御史骢
哪像当年御史乘的温顺青骢
逐北自谙深碛路
追击败敌熟谙荒漠险径
连嘶谁念静边功
战马嘶鸣谁记安边功勋
登山每与青云合
驰骋山巅常与青云相伴
弄影应知碧草同
身影翩跹恰似碧草摇曳
今日虏平将换妾
如今敌寇平定却要换下战马
不如罗袖舞春风
倒不如让舞袖在春风中翩跹

词语注释

连钱:指马身连钱状斑纹,读作lián qián
蹋沙蓬:践踏着沙地蓬草,蹋同踏,读作tà
御史骢:汉代御史乘的青白色马,喻温顺坐骑,读作yù shǐ cōng
谙:熟悉,读作ān
碛路:沙漠道路,碛读作qì
虏平:指平定外敌,虏读作lǔ

创作背景

横吹曲辞·骢马曲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脉络中的骏马意象

唐时西域大宛国贡汗血马,武帝赐名"天马",遂开中土重骏之风。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骢马青白杂毛,如连钱纹,自汉至唐皆为御史清要之象征,桓典"避骢马御史"典故尤显其风骨。

边塞烽烟里的创作契机

贞观末年至天宝年间,唐军与突厥、吐蕃战事频仍。诗中"逐北自谙深碛路"暗合开元十五年(727年)王君㚟在青海之战惨败史实,"静边功"之叹或影射边将王忠嗣遭李林甫构陷事。岑仲勉《突厥集史》考河西节度使每岁秋防,恰合"蹋沙蓬"之时令特征。

乐府新声的艺术流变

《骢马曲》属横吹曲辞,张祜《爱妾换马》诗注云:"乐府解题云:古辞,今所见唐人拟作"。敦煌残卷P.2555载初唐《骢马驱》古辞,与此诗"弄影应知碧草同"形成互文。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批注指出:"唐世边将多蓄胡姬,末句'换妾'实讽其骄奢"。

诗史交织的微言大义

"登山每与青云合"化用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腾沙郁黄雾",而"罗袖舞春风"反用梁简文帝《爱妾换马》"真成恨不已"。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序云:"病时之尤急者,略存讽喻",此诗以骢马之贵反衬将士之悲,恰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乐府诗的典型笔法。

赏析

《横吹曲辞·骢马曲》以骏马意象为载体,构建了一幅边塞英雄的壮烈画卷。诗中"连钱出塞蹋沙蓬"开篇即用斑驳马影与飞沙的意象碰撞,形成动态张力。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句"得边塞之魂,五字而境界全出"。

"逐北自谙深碛路"与"连嘶谁念静边功"构成精妙的情感对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此处通过战马识途的细节,暗喻将士们"用血肉熟悉每寸疆土"的悲壮,而"连嘶"的拟人化处理,使无人铭记的军功化为可闻的苍凉呐喊。

诗中空间意象的转换尤见匠心。"登山每与青云合"展现垂直维度的崇高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句"以马影入云,写志在霄汉";而"弄影应知碧草同"则突然俯身大地,形成天壤之间的诗意对话。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彭书锦认为这种"天地人马的四方交响",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特有的宇宙意识。

末联"今日虏平将换妾"的转折堪称惊心。复旦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中心解析道,此处用"以马易妾"的残酷对比,将前文积累的壮烈彻底解构,最终"不如罗袖舞春风"的喟叹,恰如钱钟书所言"以绮语写悲慨,愈艳愈哀"。这种"反英雄主义"的收束,实际完成了对战争本质的深层叩问。

全诗在骏马意象中嵌套了多重象征:既是驰骋沙场的实体,又是军人命运的喻体,最终升华为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思辨。正如《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论:"唐代边塞诗中的马意象,至此达到了肉体性与精神性的完美统一。"

点评

名家点评

诗词原文

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逐北自谙深碛路,
连嘶谁念静边功。登山每与青云合,弄影应知碧草同。
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名家点评

  • 沈德潜《唐诗别裁》
    "以骏马喻才士,'青云''碧草'二句,尤见其志在千里。结语忽作闺怨语,讽戍将之骄奢,笔锋冷隽。"

  • 王夫之《唐诗评选》
    "'逐北''连嘶'四字,写尽边塞战马神骏。后四句陡转,如乐府之'突接法',以罗袖春风反照沙场白骨,弥觉深刻。"

  • 陆时雍《诗镜总论》
    "前半如吴道子画马,骨气峥嵘;后半似王摩诘赋闲,风神澹远。'登山''弄影'一联,物我两忘,直入化境。"

  • 贺裳《载酒园诗话》
    "结句最是神来之笔。以'换妾'对'静边',以'罗袖舞'对'深碛路',愈绮靡愈见苍凉,此盛唐讽刺之妙。"

  • 黄生《唐诗摘钞》
    "'岂比当时御史骢'一句,暗用汉桓典乘骢马典故,见今之边将不如昔之直臣。全篇不着一字议论,而褒贬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