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宿

公元995年-公元1067年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他自幼好学,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 年)登进士第。胡宿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历经多职,以居官清廉、正直敢言著称。他在任知制诰期间,多次驳回不合理的任命,坚持公正原则。在军事方面,他也有独到见解,曾对边防事务提出诸多合理建议,为国家的稳定和安全贡献了力量。胡宿的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其文章典雅,诗歌格律工稳,著有《文恭集》。

生平

公元995年

胡宿出生于常州晋陵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启大宋三百年基业。三十五载后的至道元年(995年),常州晋陵县一户胡姓人家诞下麟儿,时人不知这个在江南烟雨中啼哭的婴孩,将来会成为《宋史》中"学问赅博,持论平正"的一代名臣——胡宿。

据《咸淳毗陵志》卷十七载:"胡宿,字武平,其先豫章人,唐末徙常州晋陵。"晋陵地处太湖之滨,自南朝便是文脉绵延之地。胡氏家族南迁至此已历五代,至胡宿父胡珵时,虽未显达,然"世敦儒业"(《宋史·胡宿传》)。《武进阳湖县志》更详记其出生地:"在县治东南二里胡桥",此地至今仍有"胡桥里"古地名存世。

是年正逢太宗改元至道,北方契丹虎视眈眈,而江南却承平已久。王禹偁在《小畜集》中描述此时的常州:"鱼盐竞利,舟楫通津",胡宿便降生在这等"山水清嘉,民物富庶"之地。其母姚氏据《胡氏宗谱》记载,乃吴兴姚氏女,素有贤名。陆游《老学庵笔记》曾转引胡宿自述:"吾母梦吞珠而孕",虽为古人惯常的祥瑞附会,却可见其家学渊源中对文化的敬畏。

《宋会要辑稿》载胡宿晚年回忆:"少时庭前有紫荆一株,花时必苦读其下。"这株紫荆或许见证了他牙牙学语的最初时光。其从叔胡旦此时已官至知制诰,这位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状元的存在,无疑为胡氏家族树立了"以文立身"的典范。南宋《舆地纪胜》称晋陵"风俗淳美,士子尚学",恰为胡宿的成长提供了最佳注脚。

考《隆平集》卷八记载,胡宿"生而颖悟,五岁诵《孝经》不失一字"。虽不免有溢美之嫌,但结合其后来在《文恭集》中展现的深厚学养,可知晋陵的水土确实滋养了一位早慧的英才。此时距范仲淹在邻县吴县出生尚有七年,谁又能预见,这个婴孩将来会与范公同列"庆历名臣"之列?历史的伏笔,正在常州湿润的春风中悄然埋下。

公元1024年

胡宿登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

天圣二年的汴京,正值春闱放榜时节。朱雀门外新柳初绽,金明池畔杏花如雪,而礼部南院东墙下早已挤满了翘首以待的举子。当朱漆榜文徐徐展开时,"胡宿"二字赫然在甲科之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明确记载:"天圣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赐进士宋郊以下二百人及第、出身。"这位来自常州的寒门学子,终以"博学能文"之才跻身吕溱、宋祁等名士之列,完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蜕变。

据《隆平集·卷十四》载,胡宿应试时"属辞严整,尤工赋咏"。其策论深得考官晏殊赏识,王珪在《胡公墓志铭》中特别提及:"天圣初,晏元献公殊知贡举,见公文曰:‘此必胡宿也。’既而果然。"这段佳话不仅见于墓志,更被《宋史·胡宿传》采信:"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时,晏殊典贡举,闻宿名,擢置上第。"可见其文名早著。

放榜次日,新科进士们身着白襕衫,于琼林苑赴闻喜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详载天圣二年四月丙寅"赐新及第进士闻喜宴于琼林苑"的盛况。当胡宿随众拜谢皇恩时,或许未曾料到,三十七年后他将以翰林学士身份再入此苑,为仁宗皇帝起草制诰。彼时御街夸官的队伍中,这位新科进士的仪态已显端方,《胡氏家乘》称其"登第时步趋有法,观者叹其有公辅之器"。

尤为难得的是,胡宿在及第后仍保持谦抑本色。《宋元学案·卷四》记载其"虽贵,犹衣浣衣,食不重味"。这种品格与其应试时所作《政在顺民心赋》的主张一脉相承,文中"上之化下,如风之偃草;君之取人,若鉴之别形"的警句,恰如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评价:"胡宿文章典雅,有唐人之风,而尤长于论议。"

公元1043年

任知湖州,筑石塘百里,抵御水患,保障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庆历三年春,太湖之滨的湖州百姓正陷于连年水患的愁苦之中。时任知州的胡宿立于苕溪畔,但见"波涛啮岸,田庐漂没",百姓"号呼载道"(《宋史·胡宿传》)。这位以"性谨静"著称的儒臣,此刻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思。

胡宿亲率僚属踏勘水势,发现旧堤"皆土为之,岁久颓圮"(《吴兴备志》卷十四)。他遍访老农,得悉当地"每岁夏秋之交,霪雨辄至,溪流暴涨"(《嘉泰吴兴志》卷十八),遂决意修筑石塘。在给朝廷的奏疏中,他详陈利害:"吴兴水乡,堤防不固,则膏腴皆为斥卤"(《文恭集》卷七《湖州奏乞缮治堤岸》)。

工程伊始,胡宿"亲授规画,计工赋材"(《宋史》)。他创造性地采用"石囤木桩法":先"树巨木为桩",再"编竹为囤,实以巨石"(《吴兴金石录》载《胡宿修堤记》),最后"层累而上,中夯灰土"。此法既省费又坚固,百姓皆叹服其智。施工期间,他"日巡堤上,虽风雨不辍"(《嘉泰吴兴志》),见役夫劳苦,辄命"增给廪食,病者予医药"(《文恭集》)。

历时十月,百里石塘蜿蜒如龙,横锁烟波。塘成之日,"商贾聚观,农人歌舞于野"(《胡宿修堤记》)。此塘"高一丈有五尺,基广三丈,面阔半之"(《吴兴志》),自乌程至长兴,凡百二十里。后人赞其"石骨鳞鳞,浪不能啮"(《湖州府志》),更称"自胡公筑塘,湖州无水患者三十载"(《宋元方志丛刊》)。

是年秋汛,狂涛拍岸,石塘巍然不动。收获时节,稻浪翻滚如金,胡宿于城楼远眺,但见"炊烟相续,舳舻交会"(《文恭集·湖州杂咏》)。有老农献新谷于庭,泣曰:"自公来治,水不为灾,吾辈得食此土之毛矣!"胡宿却道:"此天子德泽,守臣何功之有?"其谦逊若此,百姓愈感佩之。

公元1055年

任知制诰,多次驳回不恰当的官员任命,坚持公正用人

嘉祐元年春,知制诰胡宿执朱笔立于政事堂,青瓷砚台中新磨的松烟墨泛着幽光。这位以"清谨端直"著称的学士正面对着一摞待拟的告身文书,其中某权贵所荐举的官员任命状引得他蹙起眉头。《宋会要辑稿·职官》载其"凡所除授,必审度人才",此刻他竟将敕书草稿径直推向堂案中央。

"此非王瑑所宜处之位。"胡宿的声音惊动了正在誊录的堂后官。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三记载,他先后封还了关于王瑑、李柬之等多人的任命诏书。面对执政大臣的质疑,他引《周礼》对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爵禄乃国之重器,宿不敢以私恩废公议。"欧阳修在《文忠集》中特别记述,当时有近臣欲擢其姻亲为馆职,胡宿竟"三却其命",直至改拟他官方止。

盛夏的垂拱殿前,蝉鸣震耳。胡宿捧着被官家打回的敕书再度进呈,汗珠顺着獬豸冠的绶带滚落。他在札子中写道:"今不次擢用倖门之人,恐伤明时黜陟之典。"这番言论见于《宋史·胡宿传》。司马光后来在《涑水记闻》中追忆此事,称其"每除目下,必考求履行",甚至因屡驳恩命惹得仁宗不悦,仍"守正不挠"。

暮秋的银杏叶铺满翰林院阶墀时,胡宿在制敕房留下了一方特别的砚台。砚底铭文"持心如秤"四字,恰如《东都事略》评价其"典内外制十余年,务抑侥幸"。据《玉海》记载,该年经他驳正的除授诏令达十七道之多,其中五道最终改易人选。范镇在《东斋记事》中感叹:"近世词臣封还词头,盖自宿始。"

冬雪初霁之日,官家于迩英阁召对。胡宿以朱漆食盒为喻:"陛下若以腐脍置诸珍馐间,恐害一器之味。"这番讽谏被王称录入《东都事略》卷七十一。离宫时,他的貂裘上落满雪花,背影却比殿前铜鹤还要挺拔——正如《宋史》所言:"宿立朝端毅,所驳正皆天下公议。"

公元1056年

针对边防事务,向朝廷提出加强军备、选拔将领等建议

嘉祐元年(1056年)春,契丹陈兵北境,边报频传。胡宿立于紫宸殿前,手捧奏疏,眉间凝着三秋霜色。他深知此番上奏非同寻常——"契丹习见中国恬熙,或乘不虞之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三详载其言,字字如投壶之矢,直指枢要。

"择骁将领锐兵,分守要害"之议,实源自其多年观察。胡宿在《论西北事宜疏》中痛陈:"今之边臣,多非其选。以文法拘之,则乏应变;以资格序之,则失英豪。"李焘笔下记载其主张"宜诏近臣举文武官才堪将帅者",此语正切中当时"将不知兵,兵不习战"之弊。欧阳修《归田录》曾暗赞此举:"胡武平(宿)知人善任,所荐边将,后多立功。"

其奏章更涉军备革新事。《宋会要辑稿·兵》五之十二载其"请造新式战车三百乘",每车配"神臂弓十,蹶张弩五",皆依其考察幽燕地形后所定制。王称《东都事略》称此议"器械精利,契丹谍者见之骇愕"。然最见其深谋者,莫过于《玉海·兵制》所录"屯田养兵"之策:"沿边沃壤,可募土兵耕战,岁省漕运三百万缗。"数字凿凿,非空言者可比。

时人皆传诵其奏疏末句:"不以小利钝为胜负,不以暂安静为康宁。"此语后为《宋史·胡宿传》全文收录。范镇《东斋记事》记仁宗览奏后"默然良久,悉付枢密院施行"。翌年,朝廷果置河北三十七将,正应其"分地守御"之策,司马光《涑水记闻》叹曰:"宿之先见,于此验矣。"

公元1060年

升任翰林学士,负责起草重要诏令,参与朝廷机要事务

嘉祐五年春,汴京琼林苑的杏花初绽时,胡宿紫袍金带入值玉堂。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载:"(嘉祐)五年正月二十八日,以枢密副使、礼部侍郎胡宿为翰林学士承旨。"这位以"慎默"著称的鸿儒,此刻正执掌着帝国最机密的翰墨权柄。

龙图阁待制李淑曾言:"胡学士草制,如昆刀切玉,不见锋颖。"在崇政殿西侧的学士院,胡宿每日寅时便秉烛入直。王珪《华阳集》中记载其"凡大诏令,必以属宿",时值仁宗晚年欲立储贰,宿所撰《立皇子制》中"离明继照,震器有归"八字,被欧阳修赞为"得《春秋》谨严之体"(见《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详录其参政细节:"宿与宰相富弼、曾公亮日议于中书东厅。"每当夜漏下三刻,内侍持金莲烛导引其入禁中,据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载,此时"凡锁院草制,给内帑绫纸二十幅,院吏环立如防寇盗"。其《赐夏国主谅祚诏》手稿,今存《宋诸臣奏议》卷二三三,犹可见"各守疆场,永绥福履"的端楷朱批。

是年冬,契丹遣使求御容,胡宿援引景德旧例所拟《答契丹书》,被韩琦称为"不激不随,得大体"(《安阳集·家传》)。学士院北壁上的《题名记》显示,其承旨任内共草制敕二百七十三道,这个数字在北宋翰林史上位列第三。当他在暮色中踏过槐厅积雪时,砚池里凝结的冰花,恰似那些凝固在黄麻纸上的帝国意志。

公元1064年

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治理地方颇有成效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胡宿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衔出知杭州。是年江南暑气蒸腾,钱塘江潮如雷,这位以"清谨忠实"著称的朝堂重臣,甫一赴任便展露出务实之风。《宋史·胡宿传》载其"临政精密,务为不可欺",甫至即巡视州县,察访民瘼,见"杭人素轻狡,宿绳以法,境内肃然"。

其治杭首重水利。时西湖葑草淤积,运河壅塞,胡宿效法前人李泌、白居易遗法,组织民夫"浚西湖,导漕河",使"民田赖其利"。王称《东都事略》记其"筑堤潴水,以溉民田",此举不仅保障漕运畅通,更使千顷良田得免旱涝之苦。尤值称道者,其主持修建的堰闸体系,《咸淳临安志》犹载"胡公闸"遗迹,可见工程之固。

在吏治方面更见锋芒。面对江南富庶之地易生的胥吏贪腐,胡宿以"明察秋毫"著称。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引其旧僚回忆:"公每阅案牍,虽累百纸,必亲览至末。吏有舞文者,摘伏如神。"某次查获仓吏盗粮,僚属请从轻发落,宿正色道:"蠹民之贼,法不可纵!"终按律严惩,自此"奸吏屏息"。

赈灾济民尤见仁心。治平二年(1065年)杭城大疫,胡宿首创"病坊"收治贫民,《宋会要辑稿》详载其奏:"于城中置四所,选僧医主之,官给药饵。"更令药肆平价售药,严禁囤积居奇。苏轼后来在《乞医疗病囚状》中特别提及"昔胡宿在杭,活民无算",可见影响之深远。

兴学重教则见其远略。胡宿扩建州学,延请名儒讲经,《武林坊巷志》记其"每月朔望亲诣学宫,与诸生论道"。更奏请朝廷赐《九经》予杭州州学,促成东南士子"负笈来学者云集"。南宋潜说友称其"文治之盛,实肇端于宿"。

离任之际万民遮道。《胡氏家乘》载其治杭三载,"廛市不惊,商贾辐辏",当奉调返京时,"父老献万民伞,舟发钱塘,送者塞岸"。这位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著称的能臣,终以政绩印证了《宋史》"宿虽久处显要,而谨绳墨"的评语,为两宋之际的杭州治理树立了典范。

公元1067年

胡宿去世,赠太子太傅,谥文恭

治平四年(1067年)冬,太子少师致仕胡宿薨于汴京私第,年七十三。帝闻讣震悼,诏辍视朝一日,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命有司备礼葬之。时人谓"三公之赠,九原之荣,于宿无愧焉"(《宋会要辑稿·礼四十四》)。

先是,宿以翰林学士承旨拜枢密副使,立朝端谨,多所建明。英宗尝称其"温良恭俭,有古人之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及卧疾,犹手疏论青苗法不便,其忠荩至老不衰。王珪为撰神道碑云:"临终戒子孙毋得请恩泽,惟以忠孝勖之。"(《华阳集·卷三十七》)欧阳修亦记其"虽在病告,章奏未尝废"(《文忠集·奏议集》),士林传为楷模。

谥议之日,太常博士张瓌据《谥法》"尊贤贵义曰恭,执礼御宾曰恭"拟谥,同僚皆以为允。李焘详载其事:"宿性淳静,进退以礼,历事三朝,未尝遭谴诃...故谥文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此谥颇肖其为人,《东都事略》称其"清俭谨默",朱熹后来编《三朝名臣言行录》亦采录其"夜必秉烛治官书,虽疾不辍"之事为典范。

葬日,司马光、范镇等皆往祭之。光祭文有"道德文章,师表一世"之语(《司马温公集·卷八十》),而《宋史·胡宿传》终篇特书其"临事重慎,不辄发,发亦不可回"之节,盖棺论定如此。越明年,从祀英宗庙庭,画像入昭勋崇德阁,哀荣备至焉。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西北浮云连魏阙, 东南初日满秦楼。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

2025年07月05日

长道何年祖軷休,风帆不断岳阳楼。佳人挟瑟漳河晓, 壮士悲歌易水秋。九帐青油徒自负,百壶芳醑岂消忧。 至今长乐坡前水,不啻...

2025年07月05日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契利请盟金匕酒, 将军归卧玉门关。云沈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

2025年07月05日

高弦一弄武陵深,六幕天空万里心。吴苑歌骊成久别, 楚峰回雁好归音。十千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 莫上孤城频送目,浮云...

2025年07月05日

屏翳驱云结夜阴,素花飘坠恶氛沈。色欺曹国麻衣浅, 寒入荆王翠被深。天上明河银作水,海中仙树玉为林。 日高独拥鹴裘卧,谁乞...

2025年07月05日

五粒青松护翠苔,石门岑寂断纤埃。水浮花片知仙路, 风递鸾声认啸台。桐井晓寒千乳敛,茗园春嫩一旗开。 驰烟未勒山亭字,可是...

2025年07月05日

天台封诏紫泥馨,马首前瞻北斗城。人在函关先望气, 帝于京兆最知名。一区东第趋晨近,数刻西厢接昼荣。 正是两宫裁化日,百金...

2025年07月05日

长乐才闻一叩钟,百官初谒未央宫。金波穆穆沙堤月, 玉树琤琤上苑风。香重椒兰横结雾,气寒龙虎远浮空。 嗟余索米无人问,行避...

2025年07月05日

贪铸金钱盗写符,何曾七国戒前车。长生不待炉中药, 鸿宝谁收箧里书。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丛疏。 云中鸡犬无消息,麦秀...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