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范仲淹在政治上推行'庆历新政',力图改革弊政;在文学上,其散文和诗词均有很高成就;在军事上,曾主持西北边防,抵御西夏入侵。

生平

公元989年

范仲淹出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公元1015年

中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

公元1021年

调任泰州西溪盐监,后改任兴化县令,主持修筑捍海堰(后世称'范公堤')。

公元1025年

任秘阁校理,直言敢谏,因反对刘太后垂帘听政被贬。

公元1033年

刘太后去世,范仲淹被召回京,任右司谏。

公元1035年

因与宰相吕夷简政见不合,被贬知饶州。

公元1038年

调任润州知州,后改知越州。

公元1040年

西夏入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边防。

公元1041年

推行'屯田戍边'政策,加强边防。

公元1043年

回朝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导'庆历新政',推行改革。

公元1044年

因保守派反对,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知邠州。

公元1045年

改知邓州,期间写下《岳阳楼记》。

公元1048年

调任杭州知州,后改知青州。

公元1051年

因病请求调任颍州,未至而卒。

公元1052年

范仲淹在徐州病逝,谥号'文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