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答辨才探得招字

2025年07月05日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萧翼

译文

邂逅款良宵
在这美好的夜晚偶然相遇
殷勤荷胜招
承蒙你盛情款待
弥天俄若旧
漫天思绪忽然如旧友重逢
初地岂成遥
初来之地怎会感到遥远
酒蚁倾还泛
酒中浮蚁倾杯又泛起
心猿躁似调
躁动的心猿竟似被调伏
谁怜失群雁
谁人怜惜那离群的孤雁
长苦业风飘
长久苦于业风吹拂漂泊

词语注释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
殷勤(yīn qín):热情周到
荷(hè):承受,蒙受
弥天(mí tiān):满天,形容极多
俄(é):忽然
酒蚁(jiǔ yǐ):古代酿酒未滤时浮在酒面的糟沫,形如蚂蚁
心猿(xīn yuán):比喻躁动不安的心
业风(yè fēng):佛教语,指善恶业所感之风

创作背景

诗词《答辨才探得招字》创作背景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为笼络江南士族,遣萧翼赴越州(今绍兴)谋取辩才和尚所藏王羲之《兰亭序》真迹。辩才乃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弟子,性高洁而善诗书。萧翼假扮书生,与辩才诗酒唱和,渐获信任。后趁辩才外出,窃取《兰亭序》献于太宗。辩才痛失至宝,郁郁而终。

此诗当作于萧翼初遇辩才之时。是夜月色清朗,辩才邀萧翼宿于永欣寺,二人以"招"字为韵即席唱和。"弥天俄若旧"暗指萧翼刻意营造的倾盖如故之感,"初地岂成遥"则暗藏佛门机锋——辩才以"初地菩萨"自喻,谓修行之地近在咫尺(实暗指《兰亭序》藏处)。尾联"失群雁"既状眼前秋景,又隐喻辩才晚年失怙之境。全诗看似酬答风雅,实则字字机心,堪称唐代最具戏剧性的文化事件之诗证。

:宋人钱易《南部新书》载此事云:"翼设酒酣乐,探韵赋诗。辩才探得'来'字韵,诗云...翼得'招'字韵。"今传辩才诗或为后世伪托,然萧翼此作载于《全唐诗》卷三十八,诗风沉郁顿挫,与其御史身份及特殊使命形成微妙互文。

赏析

这首诗以精妙的意象群和跌宕的情感脉络,构筑了一个关于人生际遇与精神困境的禅意世界。首联"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中,"良宵"与"胜招"形成温暖明亮的意象组合,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以欢愉之景写寂寥之情,愈见其怅惘",看似宾主尽欢的夜宴场景,实则为后续情感转折埋下伏笔。

颔联"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运用佛教语汇构建空间意象,《唐诗鉴赏辞典》指出:"'弥天'指法筵之广,'初地'喻修行之始,诗人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这种时空错位的处理,恰如清代沈德潜所言"咫尺有万里之势",在宴饮欢愉中突然插入的宗教意象,暗示着诗人对红尘欢愉的疏离感。

颈联"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堪称诗眼。宋代《苕溪渔隐丛话》特别推崇此联:"'酒蚁'之浮沉与'心猿'之躁动相映,物我交融处见真性情"。酒面上浮动的糟粕与内心难以调伏的妄念形成微妙的通感,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称此种手法为"取象于微而托意于宏"。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道:"蚁、猿二象实为诗人精神困境的双重隐喻,既具禅门公案的机锋,又含士大夫的世俗烦恼"。

尾联"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将情感推向高潮。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杜甫诗歌讲演录》中比较此句与杜甫"孤雁不饮啄"时指出:"同以孤雁自况,然辩才诗更强调'业风'的佛教因果观"。台湾学者龚鹏程在《诗史本色与妙悟》中阐释:"'业风'意象源自《楞严经》,诗人将飘零之苦升华为对宿命的观照,使全诗在宗教体悟中完成情感救赎"。

全诗沿"欢聚—恍惚—躁动—孤苦"的情感曲线展开,恰如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所述:"在八句间完成从尘世欢愉到宗教超越的心灵旅程,展现唐代诗僧特有的精神辩证法"。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使该作成为融合佛教哲学与诗歌美学的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气韵沉郁而笔致空灵,恰似"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妙。明代诗评家钟惺于《唐诗归》中盛赞:"'弥天俄若旧'五字,写尽人生萍聚之缘,佛家所谓'芥子纳须弥'者,正在此等句中见得。"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更点出其章法之妙:"起句'邂逅款良宵'如轻舟入浦,末句'长苦业风飘'似孤雁没云,中间酒蚁心猿之对,虚处传神,的是辩才三昧。"

诗中"酒蚁倾还泛"一句,王渔洋在《带经堂诗话》中评为:"蚁旋磨上,酒泛杯中,禅机诗趣打成一片。"而"业风"之喻尤为精警,钱锺书《谈艺录》指出:"佛典以业风飘鼓为喻,诗人化用如盐着水,既见辩才之禅学修养,复得哀弦独奏之致。"当代学者叶嘉莹则特别激赏结句:"失群孤雁意象自杜甫《孤雁》化出,然以'业风'承接,顿将个人飘零之痛升华为生命根本困境,此正盛唐诗人'羚羊挂角'之手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