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汾阴之地,黄河水波潋滟如缀满金箔的绸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场国家祭祀正在此间展开。《凯安》作为《祭汾阴乐章》中的核心乐章,诞生于这场连接天地的重要仪式中——彼时正值开元十一年(723年),玄宗亲祀后土于汾阴睢上,以盛世之姿续写《诗经·周颂》般的庄严。
乐工们身着玄端,在筑丘而起的坛场间奏响编钟清越之声。歌词中"维岁之吉,维辰之良"暗合《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的古典,将祭祀时辰的择选托于天象祥瑞;而"圣君绂冕"的描绘,恰似《周礼·春官》记载的"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玄宗冕旒垂十二玉的帝王威仪跃然纸上。
史载此次祭祀备"三大舞"、"十二和"之乐,所谓"大礼已备,大乐斯张"正是《旧唐书·音乐志》所述"设羽旄于坛下,奏文武二舞"的生动注脚。当祭坛上的牺牲升腾起袅袅青烟,乐章尾声"神其醉止"化用《诗经·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的典故,将盛唐以礼乐通神明的气度,凝练成"降福无疆"的永恒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