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两侧槐柳成荫,玄宗皇帝的御辇缓缓行过尚未干透的雨渍。开元二年(714年)的这场新雨,不仅滋润着太极宫新抽的嫩芽,更在兴庆坊龙池畔酝酿着一场诗乐盛宴。当姚崇、宋璟等贤臣正在中书省草拟新政时,太常寺的乐工们已捧着蔡孚刚完成的《享龙池乐章·第二章》乐谱匆匆穿过含元殿的侧廊。
这组郊庙乐章诞生的前夜,长安城正流传着"龙池现瑞"的祥兆。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潜龙时所居的兴庆坊突然涌出泉眼,水纹竟呈现龙鳞之状。太史令奏报"此乃天子气",遂凿池广袤数顷。蔡孚执笔时,想必见过那些在池畔搬运青石的工匠,他们的汗水与池中氤氲的水汽交融,化作诗中"神马龙龟涌圣泉"的奇幻意象。
乐工们调试玉磬的间隙,教坊使正指点舞姬们排练新舞。正月里的柳枝还裹着冰凌,但"柳岸梅洲胜往年"的唱词已提前将春意谱入宫商。这恰应了《乐府杂录》所述:玄宗改制燕乐,最重"因时而动"的乐章气象。当最后一句"只为从龙直上天"的叠唱响彻太庙时,新裁的碧色祭服与池中倒映的云影浑然一体,开元盛世的华章正随着龙池水波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