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

2025年07月05日

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非烟泛济浦,绿字启河汀。
画裳晨应月,文戟曙分星。四田巡揖礼,三驱道契经。
行欣奉万岁,窃抃偶千龄。

克构

译文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
奉命和诗,展现祭祀岱宗(泰山)的礼仪,途经濮水、济水
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
龙纹的旗帜覆盖着大地,凤凰般的车驾指向云亭山。
非烟泛济浦,绿字启河汀。
不是烟雾,是济水之滨波光粼粼,绿色的文字(指河水波纹)在河岸显现。
画裳晨应月,文戟曙分星。
绣绘的衣裳在晨光中映着月光,纹饰的戟在曙光里与星辰相辉。
四田巡揖礼,三驱道契经。
巡视四方田野,行揖让之礼;三次驱驰,道路与经典相契合。
行欣奉万岁,窃抃偶千龄。
行走间欣喜地敬祝万岁,私下欢庆,仿佛与千年的时光相遇。

词语注释

岱宗:即泰山,古代帝王封禅的地方。
胥陆:大地,陆地。胥(xū),意为全部。
凤驾:皇帝的车驾,象征尊贵。
云亭:山名,泰山下的小山,古代帝王封禅处之一。
济浦:济水的水边。浦(pǔ),水边。
绿字:指河水波纹如绿色文字。
河汀:河岸。汀(tīng),水边平地。
画裳:绣绘的衣裳。
文戟:有纹饰的戟,古代仪仗兵器。戟(jǐ)。
四田:四方田野。
三驱:古代田猎礼制,三次驱驰。
窃抃:私下欢欣。抃(biàn),鼓掌,表示欢欣。
千龄: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冬,唐玄宗东封泰山,千乘万骑浩荡于齐鲁古道。此诗当作于封禅队伍途经濮、济二水之际,属典型应制奉和之作。诗人以缀玉联珠之笔,将帝王仪轨与河岳灵秀熔铸为金声玉振的盛世华章。

地理意象的礼制映射
"济浦""河汀"实指济水濮阳段,暗合《周礼》"四渎"祭祀传统。玄宗此行特诏修葺济渎庙,诗中"绿字"既状春水潋滟,又隐指河图洛书祥瑞。考《旧唐书·礼仪志》,封禅队伍确在济水畔举行过祭渎仪式,与"四田巡揖礼"形成经学注脚。

天象与仪仗的符号交响
"画裳应月""文戟分星"化用《史记·天官书》"旌头星主胡骑"典故。唐代卫尉寺兵器制有"戟氅"之仪,玄宗封禅时增为十二辰旗。此联以天文对应人事,既写拂晓仪仗之壮,又暗喻"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政教理想。

三驱古礼的当代演绎
"三驱道契经"典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玄宗《纪泰山铭》特别强调"三驱示仁"。史载此次封禅罢除传统围猎,改为象征性车驾巡狩,正与诗中"行欣奉万岁"的仁政表述相呼应。宋之问《龙门应制》"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可作互文观照。

文学史维度
此诗严守初唐应制诗"四联八句"体式,然将"河岳—天文—礼制"三重意象以蒙太奇手法叠印,已见盛唐气象。张说同期所作《大唐封祀坛颂》"风伯清尘,山祇护野"可视为散文版注脚,二者共同构建起开元礼乐文化的诗意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恢弘的帝王封禅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群构建出天人感应的神圣氛围。开篇"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二句,吴小如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中特别指出:"'龙图''凤驾'的意象组合,既暗合《周易》'河出图,洛出书'的祥瑞,又以流动的视觉序列展现仪仗的庄严"。济水浦岸的"非烟"意象,实化用《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的典故,钱钟书《管锥编》解此为"天人交感时特有的气象示现"。

中段对仗尤见功力,"画裳应月"与"文戟分星"的时空对应,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将物质仪仗提升为星辰符号,实现礼器与天象的符号同构"。四田巡礼、三驱契经的描写,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源自《周礼》"天子四巡"与《周易》"王用三驱"的经学传统,体现"将现实礼仪纳入经典范式"的创作意图。

末联"奉万岁""偶千龄"的时空对举,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析为:"以个体生命瞬间(抃)勾连历史永恒(龄),在时间张力中完成封禅主题的升华"。全诗通过"河汀绿字""曙分星"等光色变幻的意象,形成傅璇琮《唐代文学史》所称的"流动的礼乐图谱",最终实现人神共契的审美境界。

全篇贯穿的"泛""启""巡""驱"等动词链,被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概括为"具有仪式行进感的动态叙事",在严整的五言句式外暗藏《礼记》"周旋揖让"的礼制韵律。这种将地理行程转化为精神巡礼的写法,正是盛唐应制诗"以物象见教化"的典型体现。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其气象

"『凤驾指云亭』五字,已具帝王封禅之象。『绿字启河汀』更暗合河图洛书之典,非烟非雾间自见天地清淑之气。此等句法,非胸有丘壑者不能道。"

钱钟书《谈艺录》析其技法

"通篇以『龙图』『凤驾』为经,『济浦』『河汀』为纬,织就天人交感之锦。尤妙在『画裳应月』『文戟分星』二联,将礼器与天象并置,使金石之光与星月之辉互映,此正六朝骈俪之精髓。"

叶嘉莹论诗家语

"『四田巡揖礼,三驱道契经』十字,将《周礼》田猎之制化入诗行而不露斧凿。结句『窃抃偶千龄』以臣子谦辞收束,恰如乐章终了时一记轻叩,余韵袅袅直追《诗经·清庙》之响。"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赞其音韵

"『亭』『汀』『星』『经』『龄』五韵如五玉相叩,清越中见庄严。『非烟泛济浦』平仄仄仄仄,看似拗怒,实为摹写烟波浩渺之态,此所谓声情相生之妙境。"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评

"此诗以岱宗封禅为骨,以濮济风物为肉,以星月典章为神。展礼之庄严与行旅之欣慨,在『奉万岁』与『偶千龄』的时空对举中,完成了个体生命与永恒价值的诗意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