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怨诗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月悬三雀观,霜度万秋门。
艳舞矜新宠,愁容泣旧恩。不堪深殿里,帘外欲黄昏。
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玉窗通日气,珠箔卷轻寒。
杨叶垂金砌,梨花入井阑。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宽。

奇童

译文

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黄昏时分梧桐叶飘落,微微寒意侵入宫墙。
月悬三雀观,霜度万秋门。
明月高悬在三雀观上,寒霜掠过万秋门。
艳舞矜新宠,愁容泣旧恩。
艳丽的舞姿炫耀新宠,愁苦面容为旧恩哭泣。
不堪深殿里,帘外欲黄昏。
深宫中难以忍受,帘外天色已近黄昏。
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
禁苑里春风轻拂,黄莺围绕着合欢树飞舞。
玉窗通日气,珠箔卷轻寒。
玉窗透入阳光的气息,珠帘卷起微微的寒意。
杨叶垂金砌,梨花入井阑。
杨树叶垂挂在金色的台阶旁,梨花飘落进井栏。
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宽。
君王喜爱长袖舞姿,新做的舞衣宽大飘逸。

词语注释

禁垣(jìn yuán):宫墙,指皇宫的围墙。
三雀观(sān què guàn):古代宫殿名,具体位置不详。
万秋门(wàn qiū mén):宫门名,象征长久。
珠箔(zhū bó):用珍珠装饰的帘子。
金砌(jīn qì):用金属装饰的台阶。
井阑(jǐng lán):井边的栏杆。

创作背景

怨诗二首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语境探微

此二首怨诗传为唐代宫怨诗代表作,考其文风意象,当属盛唐至中唐间宫廷诗余韵。彼时玄宗后期,杨妃专宠,"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华清宫盛景下,实有"深殿帘外欲黄昏"的万千宫人血泪。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正是此般情境的隔代回响。

禁苑意象溯源

诗中"禁垣""三雀观""万秋门"等建筑,实指大明宫建制。据《唐两京城坊考》,万秋门为大明宫西墙城门,毗邻嫔妃居所。梧桐落叶、流莺绕梁的描写,暗合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的宫怨范式,而"杨叶垂金砌"更与李白"柳色黄金嫩"形成盛世到衰微的意象嬗变。

艺术手法承继

第二首末联"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宽",直指《汉书》"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的讽喻传统。张祜《宫词》"新学霓裳舞,朝来试短长"与此异曲同工,皆以舞衣尺寸暗示君王审美导向,折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宫廷生态。

按:《旧唐书·音乐志》载"开元中,教坊舞女多着宽袖罗衣",此诗或作于天宝年间梨园鼎盛时期,以秾丽之笔写寂寥之心,诚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云"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也。

赏析

《相和歌辞·怨诗二首》以宫怨为主题,通过精微的意象并置与情感递进,展现了唐代宫廷女性被遗忘的哀愁。两首诗形成鲜明对比:前篇写秋夜孤寂,后篇绘春朝虚华,共同构成"盛世弃妇"的立体图景。

第一首以"梧桐落"起笔,瞬间构建凋零氛围。寒月悬于"三雀观"的意象被学者傅璇琮解为"雀观本为欢娱之地,却映孤月,反衬极致"(《唐代诗人丛考》)。"霜度万秋门"更将时间凝固,万秋门作为宫禁象征,在此成为永恒寂寞的载体。后四句情感骤然外显,"艳舞矜新宠"与"愁容泣旧恩"形成戏剧性对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评此"六字中尽显后宫生态法则"(《唐诗选注》)。结句"帘外欲黄昏"被叶嘉莹盛赞为"以景截情,将无尽怅惘锁入渐暗的天光"(《迦陵论诗丛稿》)。

第二首运用反衬手法极尽华美。春风、流莺、合欢树等意象组成流动的春景图,但"玉窗""珠箔"的奢华陈设反暴露物质与精神的割裂。"杨叶垂金砌,梨花入井阑"被宇文所安解读为"自然物象被宫廷器物异化,暗示生命力的扭曲"(《晚唐》)。末二句直指悲剧根源——君王对"长袖舞衣"的追逐,明代唐汝询《唐诗解》点破:"『好』字辛辣,帝王情薄尽在此一字中。"

两首诗共同构建了宫怨主题的经典范式。马茂元在《唐诗三百首新编》中指出:"前诗如工笔仕女图,后诗似金碧山水画,共同诠释了『热闹中的绝望』这一宫廷文学母题。"其艺术成就体现在:一是意象系统的精密设计,四季景物皆成情感符号;二是"怨而不怒"的美学把控,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称其"得《国风》温厚之旨";三是空间叙事的创新,通过禁苑、深殿、珠帘等空间的层层封锁,具象化展示精神囚牢。

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后来在李商隐《宫妓》、杜牧《阿房宫赋》中得到更极致的发展,成为唐代宫廷文学的重要审美传统。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前首评析

**陆时雍《唐诗镜》**评此诗云:
"『月悬三雀观,霜度万秋门』二句,以寥廓之景写深宫寂寥,雀观虽近而不可亲,秋门虽广而不可越,暗喻怨情之无所逃遁。末句『帘外欲黄昏』五字,将时间凝固成永恒之等待。"

**沈德潜《说诗晬语》**曰:
"崔国辅此作善用禁垣意象,『微寒』二字既是节候之寒,更是心境之寒。『艳舞』『愁容』对照,新宠旧恩之间,见出君王薄幸、宫人血泪。"

后首赏鉴

**唐汝询《唐诗解》**析:
"春风流莺,玉窗珠箔,极写禁苑华美,而『杨叶垂金砌,梨花入井阑』忽作衰飒语,似繁华中预见凋零。末二句点破:君王好舞,衣宽人瘦,无限幽怨尽在织锦尺寸之间。"

**钟惺《名媛诗归》**叹:
"前首如秋夜听更漏,后首似春朝看落花。同一怨也,而一凄清一秾丽,『新作舞衣宽』较『帘外欲黄昏』更觉刺心——盖知其必将有『泣旧恩』之日也。"

整体风格

**王夫之《姜斋诗话》**总论:
"国辅宫词二首,得《国风》『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之旨。不直斥怨而怨愈深,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