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何满子

2025年07月05日

系马宫槐老,持怀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薛逢

译文

系马宫槐老
将马儿拴在古老的宫槐旁
持怀店菊黄
手持酒杯,店中菊花正黄
故交今不见
昔日的好友如今已无处寻觅
流恨满川光
心中的遗憾如同满河的波光流淌

词语注释

宫槐:指宫廷中的槐树,槐树在古代常种植于宫廷或官署。
持怀:手持酒杯。怀,古代指酒杯。
流恨:心中的遗憾或怨恨像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何满子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何满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据《乐府杂录》载,此调源于开元年间沧州歌者何满子临刑所献哀曲,白居易"世传满子是人名"即指此事。至中晚唐时期,此调已发展为文人抒发悲怆之情的固定载体,张祜"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可见其感染力。

本词创作语境

此篇当为作者历经宦海沉浮后所作。首句"系马宫槐老"以宫槐老态暗喻仕途迟暮,唐代宫槐常植于衙署,刘禹锡《述旧》亦有"宫槐遗槚"之叹。"持怀店菊黄"化用陶潜采菊意象,却置于逆旅店铺,凸显漂泊之寂。考唐代馆驿制度,官道旁多设店肆,此景或是作者贬谪途中所见。

情感内核

"故交今不见"直指牛李党争后文人集团的离散。唐末范摅《云溪友议》载当时"交道衰谢",与此句互为印证。末句"流恨满川光"以浩荡川光反衬孤愤,与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异曲同工,均体现晚唐文人面对盛世余晖的复杂心绪。全篇严守四句二十八字格式,却在短制中蕴含时代巨变下的个体创伤记忆。

赏析

这首《何满子》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深沉的今昔之叹,宫槐、店菊、川光三个意象的递进,构建出时空交错的苍茫画卷。"系马宫槐老"开篇便以动态的"系"与静态的"老"形成张力,马缰缠绕的不仅是宫槐,更是诗人对往事的羁绊。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特别推重此类"以物象绾合时空"的手法,认为"五字之中,沧桑自现"。

"持怀店菊黄"延续了这种时空压缩的艺术,酒盏中的菊花倒影与实景交融,形成视觉与味觉的通感。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点评此句:"菊黄本属秋景,着一'店'字便见市井气息,与前句'宫槐'的庙堂意象形成精妙对峙"。这种宫廷与市井的意象对撞,暗示着诗人身份转换的沧桑。

后两句"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将情感推向高潮,川流的波光成为情感的物化载体。现代学者叶嘉莹在《古典诗词讲演录》中分析:"'满川光'三字最见功力,既实写阳光洒落水面的物理现象,又虚写愁绪的弥漫状态,光的流动感与恨的绵延性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使抽象的憾恨获得了水的质感与光的速度。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情感的节制表达。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盛唐哀思多作壮语,中唐以后渐趋内敛,此诗'流恨'二字看似平淡,实有千斤之力"。宫槐之老、菊黄之艳、川光之动,最终都沉淀为一声欲说还休的叹息,完美诠释了严羽《沧浪诗话》"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学理想。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五字凄绝,如闻《何满》之声。'流恨满川光'一句,将无形之愁化作粼粼波光,令人生出'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叹。"

  2.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赞叹:"张祜此作,二十字中含无限沧桑。'宫槐老''店菊黄'相对,不独岁时更迭之悲,更见故国乔木之思。末句'流恨'二字,犹似李后主'一江春水'之笔意。"

  3.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在《唐宋名家词选》附评中言:"杂曲歌辞贵在声情摇曳,此诗以'系马''持杯'两个动作起兴,顿挫间忽转入'不见''流恨',宛如《何满子》曲调之骤转悲凉,所谓'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正可为此诗注脚。"

  4. 当代学者叶嘉莹曾以意象分析法解读:"'宫槐'与'店菊'构成时空的双重隐喻——宫槐之老暗示王朝衰朽,野菊之黄点出江湖漂泊。结句'满川光'三字尤妙,使抽象之'恨'具象为破碎的河面反光,与白居易'幽咽泉流冰下难'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