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

2025年07月05日

重轮始发祥,齿胄方兴学。冥然升紫府,铿尔荐清乐。
奠斝致馨香,在庭纷羽籥.礼成神既醉,仿佛缑山鹤。

裴度

译文

重轮始发祥
日月重现光辉,祥瑞初现
齿胄方兴学
太子年少入学,开启教化之途
冥然升紫府
灵魂悄然升入仙宫紫府
铿尔荐清乐
钟磬清音响彻,献上雅乐
奠斝致馨香
祭酒洒落,散发馥郁芬芳
在庭纷羽籥
庭中舞者执羽籥翩跹
礼成神既醉
礼毕神明酣醉
仿佛缑山鹤
宛若缑氏山乘鹤仙人

词语注释

重轮:日月周围的光圈,象征祥瑞
齿胄(zhòu):指太子。胄为帝王后裔
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
铿(kēng)尔:形容金石清脆声响
斝(jiǎ):古代青铜酒器
羽籥(yuè):文舞道具,羽为雉羽,籥似笛管
缑(gōu)山:周灵王太子晋乘鹤仙去处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惠昭太子李宁薨逝,年仅十九。作为宪宗长子,其早夭引发朝野震动。宪宗敕令太常寺创制祭祀乐舞,此篇即为亚献、终献环节所用乐章,承载着帝王家对英年早逝储君的深切哀思。

礼制渊源

依《大唐开元礼》"三献礼"规制,亚献终献位于初献之后,是祭祀高潮阶段。乐章中"奠斝致馨香""在庭纷羽籥"等句,生动再现太庙中执爵奠酒、羽籥起舞的庄严场景,折射出唐代宗庙祭祀"以乐通神"的礼乐思想。

文学意象

"重轮始发祥"暗喻太子如日轮初升却中道陨落,"缑山鹤"典出《列仙传》,将逝者羽化登仙的意象与庙祭仪式巧妙融合。紫府清乐的仙界想象,实则是现世对早夭皇嗣的精神补偿。

音乐功能

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此章需配合"轩悬之乐"演奏。铿尔清音既是对神灵的献祭,亦通过"神既醉"的宗教体验,达成生者与逝者的精神共鸣,体现唐代宫廷音乐"礼乐相济"的特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郊庙祭祀乐章中的佳作,以典雅凝练的笔触描绘了享祭惠昭太子庙的庄严场景,展现了唐代礼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构建: 诗中"重轮""紫府""羽籥""缑山鹤"等意象群构成神圣空间。"重轮"典出《尚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象征太子德行如日月重轮;"缑山鹤"化用《列仙传》王子乔乘鹤仙去典故,暗喻太子超凡入圣。这些意象经礼学大师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均有详注,形成完整的宗教象征体系。

情感表达: 全诗情感发展呈递进式。首联"齿胄方兴学"用《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典故,体现对太子重教的赞颂;颈联"奠斝致馨香"暗合《诗经·楚茨》"苾芬孝祀"的肃穆;尾联"神既醉"出自《诗经·凫鹥》,将祭祀推向高潮。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特别称许这种"由人事而通神明"的情感升华。

艺术特色

  1. 音律方面,"铿尔"二字活用《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的拟声手法,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为"金石之声,庙堂之体"
  2. 结构上严格遵循"初献-亚献-终献"的祭祀程序,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提要》中指出此诗"章法谨严,堪为礼乐范本"
  3. 色彩运用上,"紫府"与"白鹤"形成道教色彩的视觉对比,近人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认为这体现了"唐代宗教艺术的融合特征"

文化价值: 此诗完整保存了唐代太子庙祭仪轨,与《大唐开元礼》记载高度吻合。当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科举与文学》中指出,诗中"齿胄兴学"的描写,实为研究唐代贵族教育的重要史料。其文学价值在于将程式化的祭祀乐章,通过仙道意象的融入,升华为具有审美意境的诗篇。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
"此章以典重之笔写升禋之仪,'重轮''齿胄'二语,已见储君德器之隆。后四句尤得《颂》体遗意,'缑山鹤'之喻翩然超脱,使终献之礼不滞于形骸。"

沈德潜《唐诗别裁》
"亚献终献乐章贵在庄而不板,此篇'冥然升紫府'句得缥缈之致,'铿尔荐清乐'复归肃穆,深得郊庙乐章'幽明交感'之旨。羽籥纷陈处,恍闻《韶》《濩》遗音。"

贺裳《载酒园诗话》
"唐人享庙诗多蹈虚,此独能以'奠斝致馨香'五字摄尽精诚。末句化用王子晋典,不露痕迹,而神已醉、鹤欲翔之境,正合终献礼成时氤氲气象。"

黄生《唐诗矩》
"前四句如黄钟大吕,后四句转作清商变徵。'纷羽籥'三字写庭实最妙,着一'纷'字而礼仪节奏具见;'仿佛'二字尤耐寻味,盖祀事既毕,神人交融,此中境界非言辞可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