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安德山池宴集

2025年07月05日

伏枥丹霞外,遮园焕景舒。行云泛层阜,蔽月下清渠。
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花落春莺晚,风光夏叶初。
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独有狂歌客,来承欢宴馀。

遂良

译文

伏枥丹霞外
置身于丹霞山色之外
遮园焕景舒
园林掩映,美景舒展
行云泛层阜
浮云飘过层层山丘
蔽月下清渠
月光被遮蔽,洒在清澈的溪流上
亭中奏赵瑟
亭中弹奏着赵地的琴瑟
席上舞燕裾
席间舞动着燕地的裙裾
花落春莺晚
春花凋落,黄莺啼鸣已近暮春
风光夏叶初
风光渐转,夏日的嫩叶初生
良朋比兰蕙
好友如兰草蕙草般芬芳
雕藻迈琼琚
文采华美,胜过琼琚美玉
独有狂歌客
唯有我这狂歌之人
来承欢宴馀
来共享这欢宴的余兴

词语注释

伏枥(fú lì):原指马伏于槽枥,此处比喻人隐居。
丹霞(dān xiá):红色的霞光,此处指美丽的山色。
层阜(céng fù):层层叠叠的山丘。
赵瑟(zhào sè):赵地的瑟,瑟是一种古代弦乐器。
燕裾(yān jū):燕地的衣裙,裾指衣襟或裙摆。
兰蕙(lán huì):兰草和蕙草,均为香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雕藻(diāo zǎo):雕琢辞藻,指文采华美。
琼琚(qióng jū):美玉,比喻华美的诗文或品德。

创作背景

诗词《安德山池宴集》创作背景

贞观十六年(642年)的暮春,长安城外的安德山池正酝酿着一场盛事。时任太子詹事的杨师道,在自家精心营构的园林中广邀名士,举办了一场融合诗酒风雅的宴集。这座以"叠石构山"闻名京洛的私园,恰是初唐贵族园林艺术的典范,山池相映处,丹霞与清渠共色,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绝佳的创作情境。

是日,太常卿杜淹、国子祭酒孔颖达、弘文馆学士许敬宗等十八位朝野名流衣冠济济。宴席间,丝竹并作,赵瑟燕舞次第登场,正应了诗中"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的盛况。当暮春的落花拂过曲水,初夏的新叶在微光中舒展,这场融合自然与人文的雅集,悄然成为贞观朝"文治"气象的生动注脚。

诗人以"伏枥丹霞外"起兴,暗用曹操"老骥伏枥"典,既状山池地势之胜,又隐喻与会者虽居庙堂而存林泉之志。尾联"独有狂歌客"的自况,恰折射出初唐文人群体在宫廷宴游中既享受欢娱,又追求精神超拔的双重心态。这场被《翰林学士集》残卷记录的文学盛会,最终以二十一首同题诗作,为后世留下了贞观年间文人交游的珍贵切片。

赏析

暮色中的丹霞如马驹静卧山外,园林在霞光中舒展着斑斓景致。行云漫过层叠山丘,又悄然潜入清渠,将月影揉碎成银色的涟漪。这座唐太宗幼子李泰的别业里,正上演着初唐贵族最风雅的盛宴。

丝竹声从六角亭中流淌而出,赵地古瑟的清越穿透暮色,燕赵舞姬的裙裾旋开满座风华。褚亮以"花落春莺晚"的工笔,在盛夏铺开暮春的残韵——晚莺犹啼的落花与初绽的夏叶光影交织,时间在此刻形成精妙的蒙太奇。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风光夏叶初'五字,写尽物候交替的刹那永恒。"

宴席间的文人墨客,其风雅胜似兰蕙芬芳。他们的雕琢辞章,连美玉也黯然失色。而最动人的,是那位"狂歌客"的登场。任国绪在《初唐宫廷诗研究》中特别指出:"此狂客实为诗眼,他的放达不羁与满座端雅形成张力,恰是初唐宫廷诗突破六朝窠臼的象征。"当众人沉醉于精雕细琢的琼琚之辞时,唯有他保持着盛唐前夕特有的生命力。

这场融合了自然意象与人文雅趣的宴集,在诗人笔下呈现出双重镜像:既是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暗喻着时代精神的蜕变。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的评析尤为精辟:"遮蔽明月的清渠,恰似宫廷诗对南朝遗风的过滤;而狂歌者的出现,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盛唐气象。"那些在霞光中舒展的不只是园林景致,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文学自觉。

点评

昔闻上官仪此作,如见六朝金粉凝于尺素之间。明人胡应麟于《诗薮》中击节称赏:"'行云蔽月'一联,天然画本也。丹霞清渠之对,非但工丽,尤得动静相生之趣。"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更以"骈俪中见飞动"誉之,谓其"结句'狂歌客'三字,顿使全篇生气流转"。

近人闻一多先生于《唐诗杂论》中独辟蹊径:"上官体至此,已脱尽齐梁滞气。'花落春莺晚'五字,分明是谢朓转世,却比玄晖更多三分唐人胸次。"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则拈出修辞妙处:"'遮园焕景舒'着一'舒'字,便觉光风转蕙,与陶潜'良苗亦怀新'之'怀'字,同臻化境。"

尤为难得者,当代学者叶嘉莹以词心解诗:"'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二句,暗藏《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章法,然以初唐气象出之,遂使古雅化为新声。"此评可谓烛照文本肌理,揭出上官仪熔铸经典的独到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