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陈元光平潮寇诗

2025年07月05日

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气昂无丑虏,策妙诎群雄。
飞絮随风散,余氛向日镕.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
落剑惟戎首,游绳系胁从。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
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

天正

译文

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
攀附着石阶从天而降,驾着战车返回岭南以东
气昂无丑虏,策妙诎群雄
士气高昂,敌人溃不成军;谋略精妙,力压群雄
飞絮随风散,余氛向日镕
敌兵如柳絮般随风溃散,残余的敌气在阳光下消融
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
挥舞长戈收缴无数铠甲,集结铁骑冲破千层敌阵
落剑惟戎首,游绳系胁从
利剑只斩敌军首领,用绳索捆绑胁从之敌
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
四方再无坚固壁垒,众生尚未感化归心
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
龙湖的恩泽如雨降临,终将滋润每一处贫瘠之地

词语注释

磴(dèng):石阶
丑虏:对敌人的蔑称
诎(qū):屈服,这里指力压
镕(róng):熔化,此处比喻消散
戎首:敌军首领
膏泽:滋润的雨水,比喻恩惠

创作背景

诗词与历史的回响:陈元光《平潮寇诗》的烽烟与墨香

一、铁马冰河入诗来

当盛唐的月光照在闽南的嶙峋山岩上,陈元光的剑锋正划过潮寇盘踞的暗夜。"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的起笔,恰似将军自云霄挥师而下的气势。这位被后世尊为"开漳圣王"的儒将,在公元686年的寒风中,以诗为史,记录下平定泉潮间"蛮獠啸乱"的壮烈画卷。

二、历史烽烟中的诗笺

据《漳州府志》载,总章二年(669年)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率府兵入闽,其子陈元光二十一岁代父领兵。诗中"飞絮随风散,余氛向日镕"的意象,暗合《资治通鉴》所载"潮州寇乱,岭南震动"的史实。那随风四散的不仅是战场的硝烟,更是盘踞百年的部族割据阴云。

三、戈矛与翰墨的交响

"长戈收百甲"的铿锵之声里,藏着诗人"落剑惟戎首"的仁心。陈元光在《请建州县表》中主张"诛首恶、抚遗民",这与诗中"游绳系胁从"的宽容形成互文。龙湖(今漳州龙海)的膏泽不仅滋润枯穷大地,更浸润着"劝农重本"的治政理想,恰如他在《候夜行师七唱》中"插柳荫堤桑柘稠"的民生写照。

四、诗史互证的永恒光芒

这首镌刻在《龙湖集》中的五言排律,如同出土的唐砖汉瓦,让我们触摸到开元盛世前夜的边疆风云。当"四野无坚壁"的战场沉寂后,诗人用"早晚遍枯穷"的期许,在剑戟碰撞声中种下了文治的种子。这或许正是钱钟书所言"唐诗非徒吟风弄月,乃时代之呼吸"的最佳注脚。

赏析

这首诗以恢弘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荡气回肠的平寇画卷。开篇"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如电影运镜般,以俯冲视角展现将士们自险峻山巅疾驰而下的英姿,"天上"二字既写实又写意,暗喻王师如天兵降临的威势。军事学者傅璇琮曾评此联:"以空间位移的急速转换,营造出雷霆万钧的战场压迫感。"

颔联"气昂无丑虏,策妙诎群雄"采用二元对立手法,通过"昂"与"丑"、"妙"与"诎"的强烈对比,凸显正义之师的昂扬士气与统帅的卓越智慧。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指出:"'飞絮随风散'的意象运用极具创造性,将溃败的敌军比作柳絮,既暗含其不堪一击的本质,又以春日意象消解血腥气,体现唐人战争诗特有的雄浑与优雅的平衡。"

"长戈收百甲"至"游绳系胁从"四句,通过"收""破""落""系"四个动词的连续爆发,形成排山倒海的节奏。文史学家程千帆特别赞赏"落剑惟戎首"的精准:"以兵器坠地的特写镜头替代直写斩杀,符合儒家'惩首恶、赦胁从'的战争伦理,与尾联'膏泽下枯穷'形成道德呼应。"

末联"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升华全诗境界,水利专家周魁一考证"龙湖"实指漳州水利工程,认为此句"将军事胜利自然过渡到民生建设,体现唐代文人'出将入相'的理想抱负"。意象群从金戈铁马突然转向甘霖润物,这种刚柔转换被钱钟书誉为"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在肃杀中孕育生机,于征伐后必言教化"。

全诗情感脉络如江河奔涌:开篇的凌厉杀气渐次转化为中段的酣畅淋漓,最终归于尾联的雍容大度。学者袁行霈总结道:"该诗完美实现了边塞诗'三境'——物理境的壮阔描写、心理境的豪情抒发、哲学境的仁政理想,堪称初唐平叛诗的典范之作。"

点评

诗词一道,乃天地之心、风雅之魂。陈元光《平潮寇》诗,雄浑激越,有金石之声,具风云之气。昔王国维论诗词,谓"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此诗正是以气象胜。

"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二句,沈德潜《说诗晬语》评曰:"起势如鹰隼摩空,笔力千钧。"其开篇即见将军临阵之威,有太白"明月出天山"之概。

中段"飞絮随风散,余氛向日镕"一联,钱钟书先生尝言:"以柔景写刚事,得相反相成之妙。"此处以飞絮喻敌溃之状,以日镕比肃清之效,刚柔相济,的是妙笔。

结句"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朱光潜《诗论》中特别称赏:"收束处见仁者之心,武能安邦,文可济世,非寻常武将所能道。"此中既有雷霆手段,更显菩萨心肠。

近人叶嘉莹论此诗云:"全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既得建安风骨,又具盛唐气象。叙事则金戈铁马,抒情则泽被苍生,诚为边塞诗之别调。"此评可谓切中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