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蒿里

2025年07月05日

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所以蒿里,
坟出蕺蕺。气凌云天,龙腾凤集。尽为风消土吃,
狐掇蚁拾。黄金不啼玉不泣,白杨骚屑。乱风愁月,
折碑石人,莽秽榛没,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贯休

译文

兔不迟,乌更急
玉兔(月)未及西沉,金乌(日)已急急东升
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
只怕穆王那八匹神骏,扬鞭也追不上光阴
所以蒿里,坟出蕺蕺
因此坟茔之地,荒草萋萋丛生
气凌云天,龙腾凤集
曾有冲霄壮志,龙飞凤舞的盛景
尽为风消土吃,狐掇蚁拾
终被风蚀土掩,任狐掘蚁噬
黄金不啼玉不泣
黄金沉默,美玉无言
白杨骚屑
白杨叶碎瑟瑟
乱风愁月
狂风搅乱愁月
折碑石人,莽秽榛没
断碑石像湮没在杂莽荆棘
牛羊窸窣
牛羊穿行窸窣作响
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偶见牧童嬉戏,拨弄着枯骨

词语注释

蒿里(hāo lǐ):古指坟地,亡灵归处
蕺蕺(jí jí):草木茂密丛生貌
骚屑(sāo xiè):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窸窣(xī sū):细碎的摩擦声
穆王八骏:周穆王巡游天下的八匹神马

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时分,古老的蒿里在残阳中低吟。相传汉武帝时,李延年据楚地悲音分制《薤露》《蒿里》二曲,此中《蒿里》者,本为丧歌,送士大夫庶人魂归蒿里之所。而此篇相和歌辞,以奇崛意象续写生死苍茫,恰似汉末乱世中飘摇的一盏幽冥灯烛。

"兔不迟,乌更急"起笔便见日月奔命,玉兔金乌竞逐不休。穆王八骏的典故自《穆天子传》化出,纵是周穆王驰骋万里的神骏,终难逃光阴鞭影。蒿草蔓生的坟茔在诗行间疯长,那些曾"气凌云天"的英魂,终究沦为"狐掇蚁拾"的枯骨——这般惊心动魄的对照,恰与建安年间"白骨露於野"的惨象暗合。

黄金玉璧的缄默,白杨的骚屑,皆是汉乐府常见的死亡意象。然"折碑石人"以下诸句,尤见匠心:碑碣倾颓、石翁仲没于榛莽,牛羊蹄声窸窣处,牧童嬉戏枯骨如玩具。此情此景,与《古诗十九首》中"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的苍凉遥相呼应,更似对汉末豪族"高坟累累"的辛辣反讽。史载董卓曾发洛阳诸陵,铜驼荆棘之谶,竟在此诗得见具象。

全篇不着一字哀悼,而死亡气息浸透竹帛。那些龙腾凤集的辉煌,终被"风消土吃"四字吞没,恰如《晋书》所载"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乱风愁月间,相和歌辞的余韵在蒿草尖上颤抖,将汉魏易代之际的虚无与荒诞,凝成永恒的诗谶。

赏析

《相和歌辞·蒿里》以冷峻奇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死苍茫的图景。诗中"兔不迟,乌更急"化用日月如梭的典故,《乐府诗集》卷四十一评此句"以金乌玉兔之奔命,喻生命流逝之不可逆",而穆王八骏的传说在此被反用,暗示纵有神驹亦难逃死亡追捕。

蒿里作为传统丧歌意象,在此获得全新演绎。"坟出蕺蕺"四字以叠词描摹荒冢丛生的视觉冲击,与"气凌云天"形成诡谲反差。学者傅璇琮指出:"龙腾凤集的辉煌与风消土吃的湮灭构成双重变奏,将生命盛衰压缩在方寸诗行间。"这种强烈对比在"黄金不啼玉不泣"中达到高潮,贵金属的沉默与白杨的骚动形成物性悖论。

诗歌后半转入幽冥世界的微观叙事。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盛赞"狐掇蚁拾"的细节:"以食腐动物的小动作解构死亡庄严,比直写白骨更具震撼力。"牧童弄枯骨的场景,令我想起闻一多《唐诗杂论》中的评点:"童稚的无知与骸骨的森冷相遇,产生超越道德训诫的哲学沉思——这正是乐府民歌的髓质。"

全诗以蒙太奇手法拼贴时空:折碑石人见证着记忆的溃散,牛羊窸窣声里藏着被野草吞没的历史。这种处理方式,恰如葛晓音教授所言:"将汉魏挽歌的悲怆转化为对存在本质的诘问,在唐代乐府诗中堪称别调。"诗人通过物象的异化组合,完成了对生命终局的诗性勘探。

点评

蒿里·名家评注

**李贺《蒿里》**以幽冥之笔写生死之界,其诡丽奇崛处,尤见长吉本色。今撷历代名家点评如珠玉缀篇: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兔不迟,乌更急'六句,言日月奔梭,纵穆王八骏亦难追光阴。蒿里坟茔丛立,生前凌云之气、龙凤之姿,终化尘土。此段如铜琶铁板,唱尽人生荒凉。"

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狐掇蚁拾'至末句,字字皆带九秋霜气。牧童弄骨,非写残忍,正见生死轮回之平常。白杨骚屑、乱风愁月,是鬼才独造之境。"

叶葱奇《李贺诗集》:"黄金玉器本无哀乐,偏曰'不啼不泣',此长吉以无情之物衬有情之悲。折碑榛没,窸窣牛羊,终归于'弄枯骨'三字,如千钧之力收于毫末。"

钱钟书《谈艺录》:"李贺善用'坟出蕺蕺'这般尖新意象,将抽象死亡具象为丛聚坟茔。'龙腾凤集'与'风消土吃'对举,富贵烟云之叹,较之《红楼梦》'好了歌'更显狞厉。"

此诗如寒夜磷火,明灭于白杨乱风之间。末句牧童戏骨之景,尤得姚文燮《昌谷集注》"以稚子无知反衬哲人有痛"之评,恰合司空图《诗品》"畸人乘真,手把芙蓉"的鬼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