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商飙凝素籥,玄览贲黄图。晓霜惊断雁,晨吹结栖乌。
寒花低岸菊,凉叶下庭梧。泽宫申旧典,相圃叶前模。
玉砌分雕戟,金沟转镂衢。带星飞夏箭,映月上轩弧。
庆展簪裾洽,恩融雨露濡。天文发丹篆,宝思掩玄珠。
承欢徒抃舞,负弛窃忘躯。

贺敱

译文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
应和九月九日的御制诗
商飙凝素籥
秋风凝结了素白的箫管
玄览贲黄图
深沉的目光映照着皇家的图卷
晓霜惊断雁
晨霜惊散了南飞的雁阵
晨吹结栖乌
晨风聚集了栖息的乌鸦
寒花低岸菊
寒露中的菊花低垂在岸边
凉叶下庭梧
凉风吹落庭院的梧桐叶
泽宫申旧典
泽宫重申古老的典章
相圃叶前模
相圃效法前贤的楷模
玉砌分雕戟
玉阶旁排列着雕饰的戟
金沟转镂衢
金水河环绕着雕镂的街道
带星飞夏箭
箭矢带着星光如夏日飞驰
映月上轩弧
弓弦映照着月光如轩车之弧
庆展簪裾洽
欢庆中衣冠楚楚,其乐融融
恩融雨露濡
皇恩如雨露般滋润万物
天文发丹篆
天象显现出红色的篆文
宝思掩玄珠
圣明的思想掩盖了玄妙的宝珠
承欢徒抃舞
承受欢愉只能鼓掌舞蹈
负弛窃忘躯
肩负重任却忘却了自身

词语注释

商飙(shāng biāo):秋风
素籥(sù yuè):素白的箫管
玄览(xuán lǎn):深沉的目光
贲(bì):装饰,映照
黄图(huáng tú):皇家的图卷,指国家版图
泽宫(zé gōng):古代习射选士的宫苑
相圃(xiàng pǔ):古代习射之地
簪裾(zān jū):衣冠,指官员的服饰
丹篆(dān zhuàn):红色的篆文,指天象祥瑞
玄珠(xuán zhū):玄妙的宝珠,比喻深奥的道理
抃舞(biàn wǔ):鼓掌舞蹈,表示欢欣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九月九日应制》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作于初唐宫廷应制场合,时值永徽年间(650-655)重阳佳节。唐高宗李治延续贞观遗风,常于节令召文学侍从宴饮赋诗。据《唐会要》载:"每九月九日,赐群臣茱萸酒,制诗应和",诗人以"玄览贲黄图"开篇,暗合《周易》"天玄地黄"之象,彰显王朝正统。

艺术特征

  1. 节令意象体系
    "商飙"(秋风)、"晓霜"、"寒菊"、"凉叶"构成典型重阳物候链,呼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的民俗传统。"断雁"、"栖乌"双关语既写实景,又隐喻君臣相聚。

  2. 宫廷书写范式
    "玉砌"、"金沟"等铺陈体现台阁体美学,与上官仪"绮错婉媚"的诗风相合。其中"带星飞夏箭"化用《周礼》"夏官司马"典,暗喻帝王畋猎的威仪。

  3. 礼乐精神内核
    "泽宫申旧典"指周代选士于泽宫之制,"相圃"典出《论语》"射于矍相之圃",诗人通过"簪裾洽"、"雨露濡"的意象群,构建出"君恩如露,臣心向日"的儒家政治伦理图景。

诗人心境

末联"承欢徒抃舞"出自《尚书·益稷》"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而"负弛窃忘躯"暗用《左传》"弛于负担"典故。这种既显颂圣之诚,又含谦退之意的矛盾表达,折射出初唐文人侍宴时的微妙心理——在"天文发丹篆"的祥瑞书写下,仍存"窃忘躯"的惶恐自警。

赏析

这首应制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典雅的宫廷语言,展现了唐代宫廷节庆的华美气象与诗人的赤诚之心。

意象的时空交响
诗中"商飙凝素籥"以肃杀秋风暗合礼乐之器,形成听觉与触觉的通感,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凝'字将无形的秋风具象化,赋予礼器庄严的质感"。后续"晓霜惊断雁"更以动态意象构成视觉奇观,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联:"晨霜与惊雁的刹那相逢,在皇家气象中注入生命悸动"。

情感的层递升华
"寒花低岸菊"至"金沟转镂衢"六句,通过由自然到宫廷的视角转换,完成情感升温。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称道"带星飞夏箭"句:"将星月辉光与箭矢轨迹交织,既显皇家狩猎气派,又暗喻恩泽如星月普照"。尾联"承欢徒抃舞"的赤诚表白,周勋初《唐诗大系》解读为:"'忘躯'之语非程式化表态,而是初唐文人融入帝国气象的真情外化"。

艺术的辩证统一
葛晓音《唐诗流变论》盛赞此诗:"在应制诗的框架内实现艺术突破,'泽宫申旧典'的庄重与'凉叶下庭梧'的清新形成张力"。诗中"天文发丹篆"等句,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认为:"既符合台阁体雍容特质,又通过'丹篆''玄珠'的意象组合展现神秘美感"。

这种"礼乐与自然互文,个人与王朝共鸣"的创作特征,正是初唐宫廷诗走向盛唐气象的重要过渡,体现着《河岳英灵集》所推崇的"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美学追求。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九秋清商之曲,字字皆含霜气而句句自生华彩。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癸签》有云:"初唐应制体,以九龄此作为圭臬。'晓霜惊断雁,晨吹结栖乌'二句,状物之工,已开少陵先声。"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更击节叹赏:"'带星飞夏箭,映月上轩弧'十字,熔金琢玉而气韵流动,帝王气象与自然天趣浑然一体,非寻常台阁体可比。"

诗中"寒花低岸菊,凉叶下庭梧"一联,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特为标举:"六朝余韵而自出机杼,'低'字'下'字俱见锤炼之功,然不失物态天然。九龄以宰相气度运诗人慧心,遂令应制之作亦具《风》《骚》之致。"末句"承欢徒抃舞,负弛窃忘躯",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评曰:"忠爱之忱寓于雍容之度,犹见曲江风度。唐世应制诗多矣,能庄严中见性灵者,当推此篇为冠冕。"

全篇如织锦回文,既有"泽宫申旧典"的庙堂肃穆,复得"凉叶下庭梧"的林下清致。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金茎承露之体而杂以疏篁折苇之致,此正初盛唐过渡之妙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