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昔昔盐·水溢芙蓉沼创作背景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605—618年),虽以暴政闻名史册,却也是宫廷文学的重要推动者。《昔昔盐》作为乐府旧题,本属"清商曲辞",经隋炀帝改制后成为宫廷宴乐的重要曲调。此篇"水溢芙蓉沼"当创作于大业年间(605—617年),正值隋炀帝大兴土木建造西苑之时。
据《大业杂记》载,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聚巧石为山,凿池为五湖四海"。其中"芙蓉沼"特指苑中引谷水营造的湖景,炀帝常命宫女采莲为戏。诗中"渌沼春光后"的描写,与杜宝《大业拾遗录》"每至秋时,宫人乘舟弄莲"的记载相印证,可见其创作与西苑游宴活动密切相关。
在艺术渊源上,此诗明显承袭南朝宫体诗风。"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二句,化用梁简文帝《采莲曲》"荷乱衣香,船移菱影"的意象,又融入北地刚健之气。隋炀帝曾言"孤虽不敏,颇好沉谢文章"(《全隋文》卷五),这种南北诗风的融合,恰是其倡导"斫雕为朴"文学主张的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将心托流水"的结句暗含政治隐喻。大业后期各地起义不断,炀帝常于西苑水殿宴饮避祸。《资治通鉴》载其"顾视宫苑,谓侍臣曰:'好头颈,谁当斫之?'"诗中"终日渺无从"的怅惘,或已预示了这个短命王朝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