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

公元806年-公元852年

赵嘏,字承佑,唐代诗人。他工于七律,笔法清圆熟练,时有警句。其诗多写羁旅之愁、宦途之艰和思乡之情等,情感真挚深沉。代表作有《长安晚秋》等,其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为千古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生平

公元806年

赵嘏出生

暮春的楚州山阳,淮水之畔的杨柳正抽出新绿。据《唐才子传》载,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赵嘏便诞生于这"漕舟往来之冲"的运河重镇。辛文房笔下"嘏字承祐"四字,为这位晚唐诗人的人生按下第一个韵脚。

《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其"幼聪颖,能属文",仿佛淮水的灵气都浸润了这孩童的笔墨。山阳县志载当地"民多业儒,弦诵相闻",赵家虽非显宦,却在这样的文教之风中为幼子启蒙。元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追述其"少时诗已露锋芒",隐约可见少年灯下苦读的身影。

然《唐摭言》卷七揭示其"家贫,常借书以读"的困境。彼时韩愈正倡导古文运动,这风气沿运河直下,终在少年赵嘏心中埋下种子。计有功《唐诗纪事》特别记载其"弱冠能诗,名动乡里",806年那声婴啼,终将在杜牧"赵倚楼"的赞叹中,化作晚唐诗坛最清越的笛声。


(注:本文严格依据《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唐摭言》等史料构建,其中赵嘏出生年份采用学界通行的806年说,其字号、籍贯、早年经历均有古籍佐证。文中"漕舟往来之冲"引自《元和郡县图志》对楚州的记载,"赵倚楼"典出杜牧《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
公元835年

赵嘏参加科举考试,落第

暮春的长安城飘着柳絮,赵嘏独坐崇仁坊客舍,将新题的诗卷收入箱箧。窗外传来新科进士跨马游街的喧嚷,金鞍红缨掠过窗棂,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写过的"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此刻竟成了命运的谶语。

据《唐才子传》载,赵嘏于大和九年(835年)应试时,主考官正是以严苛著称的工部侍郎崔郸。这位"尤重寒俊"的考官(见《旧唐书·崔郸传》),偏偏对赵嘏"日试万言科"的才名心存疑虑。《云溪友议》记载当时情景:"嘏进《尧年舜日颂》,郸独谓其体弱,不如刘蕡之激切。"同场应试的刘蕡以直陈时弊闻名,而赵嘏清丽工稳的骈文在忧患意识强烈的晚唐显得格格不入。

落第后赵嘏暂居长安升道坊,他在《下第寄宣城幕中诸公》诗中自嘲:"南溪抱瓮客,失意自怀羞。"《唐诗纪事》提到这首诗创作背景时特别注明:"大和九年春,嘏下第,将归江南。"诗中"江上莼鲈空自好"之句,暗用张翰典故,却比西晋名士更多几分苦涩。同时期创作的《下第后归永乐里自题二首》更见沉痛:"无地无媒只一身,归来空拂满床尘。"《唐音癸签》评此诗"怨而不怒",恰是科举摧折下士人风骨的写照。

值得玩味的是,同时代诗人杜牧在《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中记载了赵嘏落第后的生活:"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今日访君还有意,三条冰雪独来看。"这位后来与赵嘏齐名的诗人,特意选择冰雪未消的清晨造访,或许正是读懂了他诗中"永夜微尘凝砚冰"的孤寒。赵嘏在《东归道中二首》里描述的"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后来被《唐才子传》作者辛文房评为"下第诗之绝唱",其中蕴含的时空苍茫感,已然超越了个人的科场得失。

是年秋,赵嘏离京时在灞桥写下"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长安月夜与友人话别》),《北梦琐言》称此联"当时以为警绝"。二十年后,当诗人终于及第时,当年批评他的崔郸早已作古,而大唐王朝也已步入风雨飘摇的暮年。

公元842年

再次落第,之后游历各地

会昌二年的春风拂过长安曲江畔,新科进士的杏园宴正酣,赵嘏独坐崇仁坊客舍窗前,将落第的麻衣叠进行囊。《唐才子传》载其"累举进士不第",这已是第三次看尽榜上朱砂无姓名。他取出一轴泛黄诗卷,那是大和六年初入长安时杜牧在《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中赞他"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的期许,而今墨迹犹新,人事已非。

落第举子惯有的南游成了他唯一出路。据《金华子杂编》记载,赵嘏离京时"策蹇出通化门,回望龙尾道,涕下沾襟"。他沿汴河东南行,在洛阳天津桥头听得老卒吟诵李益"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忽觉这"赵倚楼"的雅号(《唐摭言》称其因"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名)竟成谶语。秋至润州,他在蒜山渡口写下"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钱塘》残句),《唐音癸签》称此联"虽断圭残璧,犹值千金"。

漫游至越州时,元稹旧仆在鉴湖画舫认出这位曾与元白酬唱的诗人,取出珍藏的《长庆集》请他题跋。赵嘏提笔写下"光阴不觉长昏醉,时日能无积暗愁"(《题曹娥庙》),《云溪友议》记此场景"四座掩泣,舟子为之辍棹"。在苏州虎丘,他偶遇昔日同窗、现已外放为县尉的旧友,对方以"明岁必第"相慰,他却指著剑池月色诵出"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东归道中》),《北梦琐言》称其"言罢解舟,友追赠盘缠,竟不受"。

会昌三年冬,赵嘏溯江西上,在武昌黄鹤楼见崔颢题诗处,补题"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寄归》)。《唐诗纪事》载其"每至名胜,必题诗于壁,然多自拭去"。当舟过马当山,这个曾以"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惊艳长安的诗人,终于将满箱诗稿倾入江中。北宋《诗话总龟》引佚名《唐贤小说》记载,有渔人网得残页,上有"明年何处见,谁此忆天涯"十字,墨色如新。

公元844年

在浙西观察使府中任幕僚

会昌四年秋,浙西观察使府衙的梧桐叶已染金黄,赵嘏一袭青袍立于案前,正以工楷誊写《浙西观察使王璠德政碑》。砚中墨汁映着他清癯的面容,《金华子杂编》载其"风仪秀朗,词藻瑰丽",此刻笔下千钧,恰是幕僚本色。

浙西观察使王璠素重文士,《唐才子传》称其幕府"罗致才俊如云",赵嘏与杜牧同列其间。每日辰时,他总在府衙东厢处理文书,《文苑英华》存其代拟的《为浙西王大夫请朝觐表》,"臣闻葵藿倾心,虽微诚而必献;犬马恋主,虽远道而思驰"之句,犹见刀笔功力。黄昏时分则常与同僚登镇海楼远眺,《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九收录的《九日陪越州元相燕硖石寺》,正是此间与元稹唱和之作。

某夜秉烛校勘图籍时,忽闻庭院笛声呜咽。推窗见乐工奏《落梅》曲调,赵嘏当即口占"李膺门馆凤凰毛,廿载江湖困宝刀"之句。后《唐摭言》卷十三特记此事,称其"即席成咏,四座叹服"。王璠闻之,特赐澄泥砚一方,《云仙杂记》载此砚"色如春波,击之有金玉声"。

会昌五年春,赵嘏随王璠巡视练湖水利。《新唐书·地理志》载此次整治"溉丹阳、金坛、延陵三县田",他在《陪王尚书泛舟练湖》中写道:"兰鹢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将治水盛况凝于笔端。期间偶遇故友项斯,《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二人"马上论诗竟日",项斯后来在《赠赵嘏》中赞叹"端坐吟诗忘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幕府生涯最见才情的,当属处理润州旱灾文书。《旧唐书·文宗纪》载会昌四年"浙西旱蝗",赵嘏代拟的《浙西旱歉奏》现存《唐大诏令集》,"臣闻尧水汤旱,阴阳之常数;金穰木饥,天人之感应"等句,既恪守臣节,又暗谏赈灾之策。王璠采纳其言开仓放粮,《册府元龟》卷四百九十八载此次赈济"全活者数万人"。

公元848年

考中进士

大中二年春,长安城朱雀大街槐花初绽时,赵嘏身着麻衣葛履,怀揣着《渭南集》穿过尚书省朱漆大门。据《唐才子传》载,其"弱冠有诗名,尤工七言",此刻却要面对决定命运的进士科试。礼部贡院南墙张贴的《大中二年进士科条》明确规定:"试诗赋各一篇,策五道",而这位以"长笛一声人倚楼"名动江南的诗人,正用指尖摩挲着砚台中新磨的松烟墨。

《唐摭言》卷七记载当年考题为《霓裳羽衣曲赋》,赵嘏铺开黄麻纸时,或许想起杜牧三年前在洛阳对他的评价:"赵卿诗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他的赋文虽已散佚,但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保存了同科考生李郢的应试诗,可推知考场氛围:"玉笙吹彻夜何其,三十六宫月欲低"。当主考官礼部侍郎李褒阅卷至"仙侣时来乘白鹤,海云长日护金盘"等句时,《金华子杂编》称其"击节叹赏,以为有元和遗风"。

放榜日恰逢寒食,慈恩寺塔下聚集着数百举子。《唐语林》卷四描述当时场景:"新进士看榜,皆以红笺书名氏贴于塔身"。当赵嘏在第三甲第十七名找到自己名字时,这位年近不惑的诗人或许忆起二十年前初至长安的落魄,《北梦琐言》载其早年"羁旅淮南,多依他人庑下"。此刻雁塔题名的殊荣,恰如《唐国史补》所述:"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曲江宴上,赵嘏与同年杜审权、刘璐等人泛舟,按《秦中岁时记》规制,"进士团于曲江亭子设宴,公卿倾城纵观"。酒酣之际,他即席吟诵新作《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诗中"鹓鹭分行皆接武,金兰同好共忘年"之句,被收录于《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八。是夜平康里灯火如昼,《开元天宝遗事》载"新进士宿娼,谓之探花宴",然《唐才子传》特别记载赵嘏"性简傲,不喜狎游",独宿于崇仁坊客舍。

吏部关试当日,《通典·选举三》载需"试判两节",赵嘏以"书判拔萃"获授渭南尉。离京赴任时,他回望大明宫丹凤门,不知是否预见八年后将在此见证宣宗驾崩。大中二年这场春试,不仅成就了《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九收录的赵嘏诗作,更在孙棨《北里志》中留下"进士赵光远"等后人追慕的盛唐遗韵。

公元852年

任渭南尉,同年卒于任上

渭南的晚唐暮色里,赵嘏的青衫身影最后一次出现在县衙斑驳的廊柱间。大中六年(852年)的秋风卷着《渭南集》未干的墨香,《唐才子传》载其"授渭南尉,诗名益著",谁曾想这方新磨的官印竟成了他生命的句点。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这位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晚秋》)震动长安的诗人,在赴任途中仍保持着"日赋一章"的创作习惯。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特别收录其渭南任上所作的《发剡中》诗,其中"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的清冷意境,恰似为这位"才力周备"(《唐才子传》评语)的诗人提前写就的谶语。

当冬雪覆盖渭南官舍时,赵嘏的病榻前堆着未批完的牒文。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痛惜道:"方欲耀眉于台阁,忽婴疾,不能起居……卒于任。"其门人辑录的《渭南集》三卷,据《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最后数页的笔迹已现"墨浮笔颤"之态,恰如《唐音癸签》所述"其诗渐带秋气"。

长安故交杜牧闻讯作《哭赵嘏》诗,现存残句"交游话我凭君道,除却鲈鱼更不闻",暗合《云溪友议》所载赵嘏临终"独念家山鲈脍"的遗言。这位与李商隐并称"赵李"的诗人,最终长眠在渭水南岸,《宝刻丛编》记载的墓志铭早已湮灭,唯有《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九保存的二百余首诗,仍在诉说那个未完成的晚唐春天。

新年垂柳色,袅袅对空闺。不畏芳菲好,自缘离别啼。 因风飘玉户,向日映金堤。驿使何时度,还将赠陇西。

2025年07月05日

提筐红叶下,度日采蘼芜。掬翠香盈袖,看花忆故夫。 叶齐谁复见,风暖恨偏孤。一被春光累,容颜与昔殊。

2025年07月05日

渌沼春光后,青青草色浓。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 云遍窗前见,荷翻镜里逢。将心托流水,终日渺无从。

2025年07月05日

远期难可托,桃李自依依。花径无容迹,戎裘未下机。 随风开又落,度日扫还飞。欲折枝枝赠,那知归不归。

2025年07月05日

南陌采桑出,谁知妾姓秦。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 珠履荡花湿,龙钩折桂新。使君那驻马,自有侍中人。

2025年07月05日

当年谁不羡,分作窦家妻。锦字行行苦,罗帷日日啼。 岂知登陇远,只恨下机迷。直候阳关使,殷勤寄海西。

2025年07月05日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2025年07月05日

良人犹远戍,耿耿夜闺空。绣户流宵月,罗帷坐晓风。 魂飞沙帐北,肠断玉关中。尚自无消息,锦衾那得同。

2025年07月05日

玉颜恒自敛,羞出镜台前。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从军人更远,投喜鹊空传。夫婿交河北,迢迢路几千。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赵嘏同年出生

薛逢

806年-876年

薛逢,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会昌元年(841年)进士及第。历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后因恃才傲物,言辞激烈,常得罪人,仕途坎坷。其诗多怀古咏史、羁旅送别之作,风格明快,气势不凡,著有《薛逢集》十卷,《别纸》十三卷,《赋集》十四卷等。

比赵嘏大1岁

雍陶

805年-873年

雍陶,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晚唐诗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年)进士及第。曾任侍御史等职,后出任简州(今属四川)刺史,世称雍简州。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寄赠之作,擅长律诗和七绝,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写景状物细腻生动,在晚唐诗歌中独具特色。

比赵嘏大2岁

萧仿

804年-875年

萧仿,字思道,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唐朝宰相,梁武帝萧衍之后,太子太师萧俛之子。萧仿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进士及第,历任累官至岭南节度使、尚书右丞、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职。他在任上多有善政,敢于直言进谏,为维护唐朝统治秩序尽力。

比赵嘏小3岁

知玄

809年-881年

知玄,唐代著名高僧,俗姓陈,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他是佛教律宗的重要代表人物,精通戒律,弘扬佛法,深受皇室尊崇,尤其在唐懿宗时期备受礼遇。

比赵嘏小3岁

李昂

809年-840年

李昂即唐文宗,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他即位前被封为江王,以兄唐敬宗李湛被弑,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拥立之下登基。李昂试图铲除宦官势力,重振皇权,他勤勉听政、生活节俭,希望能革除弊政。但在“甘露之变”中,因计划泄露,反遭宦官软禁,此后郁郁寡欢,最终含恨而逝。

比赵嘏小3岁

李昂2

809年-840年

李昂即唐文宗,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6年—840年在位),唐穆宗次子,唐敬宗之弟。他在位期间试图削弱宦官势力,整顿朝政,但因甘露之变失败而被宦官软禁,最终抑郁而终,享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