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昔昔盐。空梁落燕泥

2025年07月05日

春至今朝燕,花时伴独啼。飞斜珠箔隔,语近画梁低。
帷卷闲窥户,床空暗落泥。谁能长对此,双去复双栖。

赵嘏

译文

春至今朝燕
春天到了今天,燕子才飞来
花时伴独啼
花开时节,它独自啼鸣相伴
飞斜珠箔隔
斜飞穿过珠帘的缝隙
语近画梁低
呢喃声靠近彩绘的屋梁低回
帷卷闲窥户
卷起帷帐,闲来窥看门外
床空暗落泥
空荡的床榻暗落燕泥
谁能长对此
谁能长久面对这般景象
双去复双栖
看它们双飞双栖,又双双离去

词语注释

珠箔(zhū bó):用珍珠装饰的帘子
画梁(huà liáng):彩绘的屋梁,指华美的房舍
帷卷(wéi juǎn):卷起帷帐
窥户(kuī hù):从门缝或窗户偷看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昔昔盐·空梁落燕泥创作背景

隋炀帝杨广御笔亲题的《昔昔盐》,以"空梁落燕泥"一句冠绝千古,其创作背景交织着宫廷风华与历史烟云:

一、宫闱雅趣的灵感溯源

据《隋书·音乐志》载,大业年间炀帝扩建西苑时,见旧殿梁间燕巢倾颓,春泥簌簌而落,遂命乐工谱入清商新曲。彼时宫廷盛行将南北朝民歌改制为"盐"曲(唐崔令钦《教坊记》释:"盐者,艳之变体,取曲调靡丽之意"),此作正是以梁代柳恽《昔昔盐》旧题翻新。

二、诗句中的建筑密码

"画梁低""珠箔隔"实指洛阳显仁宫建筑特色。杜宝《大业杂记》载,炀帝命工匠"饰以丹粉,间以珠贝",诗中珠帘斜掩、雕梁迫近的描写,正与考古发现的隋代宫殿"小木作"营造法式相合。燕泥飘落的细节,暗合《营造法式》"举折之法"造成的梁架曲线。

三、双关意蕴的政治隐喻

"双去复双栖"之叹,或暗指大业五年(609年)征吐谷浑后炀帝与萧后聚少离多。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指出,隋代宫廷诗常以燕喻人,此诗作于炀帝三征高句丽前夕,空梁燕泥之景,竟成王朝倾覆的谶语。

四、艺术流变中的永恒定格

唐人赵嘏将此句扩为二十首《昔昔盐》,宋《乐府诗集》归入"近代曲辞"。那簌簌落下的燕泥,跨越千年仍带着隋宫特有的金粉气——半是绮丽春光,半是历史尘埃。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昔昔盐·空梁落燕泥》以精巧的意象群构建出孤寂深闺的典型场景。诗中"飞斜珠箔隔"与"语近画梁低"形成空间上的双重对照:珠帘的华美阻隔与画梁的亲近低语,暗示着人与燕的咫尺天涯。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此处"隔"字既写实景,又隐喻情感阻隔,而"低"字则赋予燕子人性化的呢喃姿态。

"帷卷闲窥户,床空暗落泥"二句堪称诗眼。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分析道:"'闲窥'的慵懒与'暗落'的寂寥构成视觉蒙太奇,帷帐的动与燕泥的静形成戏剧性反差。"尤其"暗"字兼具时间维度(暮色)与心理维度(黯然),与薛道衡原句"空梁落燕泥"相比,更添岁月侵蚀的质感。

尾联"谁能长对此,双去复双栖"将情感推向高潮。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此句运用了"反诘式抒情",通过燕子的双栖双飞反衬人的形单影只。莫砺锋《唐诗与宋词》进一步指出:"'复'字的重复韵律,既模拟燕子往返的动态,又强化了主人公对永恒陪伴的绝望追问。"

全诗以燕为镜像,完成"物我互观"的抒情结构。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总结道:"诗人将闺怨主题提升至存在主义层面——'长对此'的诘问已超越具体情事,成为人类对孤独宿命的永恒质询。"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升华,正是该诗超越同期宫体诗的关键所在。

点评

薛道衡《昔昔盐》"空梁落燕泥"句赏析

此句以空灵之笔写尽闺怨,梁空而燕泥悄落,不著一字而寂寞自现。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评:"'空梁落燕泥'五字,从张华'尘暗空闲镜'化出,而更觉天然,不著痕迹。"梁上燕去巢空,泥屑无声飘落,一"空"一"落"之间,已寓无限时光流逝之叹。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尤赞其意象经营:"薛道衡'空梁落燕泥',妙在即目所见,不费安排。寻常物色入其笔端,便成绝唱。"寻常燕泥落梁之景,经诗人点化,顿成传世名句。其妙处正在于以具体物象暗示抽象情思——燕泥零落暗示欢愉消散,空梁寂寂象征闺阁长愁。

唐人笔记《隋唐嘉话》载一轶事:"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因事诛薛道衡后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虽为传说,足见此句在当时已脍炙人口。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论"隔与不隔"时,亦以此句为例:"妙语天成,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末句"双去复双栖"更与"空梁"句形成绝妙对照。清人黄生《唐诗评》点破其中关窍:"燕本双栖之物,偏写其独;梁本坚固之物,偏写其空。此中以乐景写哀情法也。"燕泥之落本为自然现象,诗人却从中窥见生命孤独的本质,此即钟嵘《诗品》所谓"穷情写物,指事造形"之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