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昔昔盐。蘼芜叶复齐

2025年07月05日

提筐红叶下,度日采蘼芜。掬翠香盈袖,看花忆故夫。
叶齐谁复见,风暖恨偏孤。一被春光累,容颜与昔殊。

赵嘏

译文

杂曲歌辞。昔昔盐。蘼芜叶复齐
《杂曲歌辞·昔昔盐·蘼芜叶复齐》
提筐红叶下,度日采蘼芜。
提着竹篮在红叶下,整日采摘蘼芜。
掬翠香盈袖,看花忆故夫。
捧起翠叶香气满袖,望着花儿思念亡夫。
叶齐谁复见,风暖恨偏孤。
叶儿繁茂有谁共赏,暖风拂面更觉孤苦。
一被春光累,容颜与昔殊。
只因春光惹人愁绪,容颜已不似当初。

词语注释

蘼芜(mí wú):香草名,叶似当归,香气浓郁,古诗中常象征思念
掬(jū):双手捧起
盈袖:满袖,形容香气浓郁
故夫:已故的丈夫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蘼芜新叶又复萋萋。这首《昔昔盐·蘼芜叶复齐》诞生于南朝乐府绮丽婉转的土壤,却浸透着北朝民歌的质朴哀凉。考《乐府诗集》可知,"昔昔盐"实为"夜夜艳"之谐转,本属隋唐宫廷艳曲,然此作以蘼芜起兴,暗合《古诗十九首》中"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的弃妇意象,在华丽曲牌下埋着千年悲音。

诗人提筐穿行于红叶纷披的小径,指尖沾染的不仅是翠叶清香,更是汉代以来被遗弃女子"采蘼芜以明志"的集体记忆。庾信《哀江南赋》曾以"蘼芜叶复齐"喻故国难归,此处化用既见草木轮回之景,又暗藏容颜凋敝之悲。当春风再度吹绿蘼芜,那个"看花忆故夫"的孤影,已在岁序更迭中与齐梁宫体诗的浮艳渐行渐远,只余下"一被春光累"的沧桑叹息——这何尝不是整个南北朝末期,那些被战乱碾碎的普通生命的缩影?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昔昔盐·蘼芜叶复齐》以蘼芜(古称芎藭)为意象载体,构建了一个充满物候变迁与情感张力的艺术空间。唐代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采蘼芜"作为乐府传统意象,往往承载着弃妇的哀怨,此诗正是通过植物荣枯与容颜变迁的对照,展现时光对生命的雕琢。

意象的层递与悖反
诗歌前四句形成精妙的意象群:"提筐红叶"暗示秋季,"度日采蘼芜"延续《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的弃妇原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特别激赏"掬翠香盈袖"的感官描写:"'掬'字将抽象香气具象化,'盈袖'典故化用《古诗·庭中有奇树》,形成嗅觉与触觉的通感体验"。而"看花忆故夫"则突然转折,以鲜花之艳反衬记忆之痛。

时空错位的抒情艺术
后四句转入深层心理描写,"叶齐谁复见"与标题呼应,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解读为:"蘼芜叶复齐是自然轮回,而'谁复见'三字将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割裂,暗示丈夫始终未归"。尤其"风暖恨偏孤"句,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认为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春风的温暖反而强化了形单影只的凄凉。

生命困境的哲学表达
末二句"一被春光累,容颜与昔殊"堪称诗眼。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分析:"'累'字将春光拟人化,揭示美好事物反而加速衰老的悖论。'容颜殊'不仅是外貌变化,更是《诗经·伯兮》'谁适为容'的当代回响,完成从具体情感到生命哲思的升华。"

全诗以采蘼芜为叙事外壳,实则构建了"采撷-回忆-怅惘-哲思"的情感脉络。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评价此诗"将六朝乐府的直白抒情转化为唐诗的含蓄深沉,在二十字的尺幅内完成时空穿越,堪称微型叙事诗的典范"。

点评

此篇《昔昔盐·蘼芜叶复齐》以蘼芜起兴,写闺怨离情,笔致纤秾婉丽,堪称乐府佳作。且看历代名家之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掬翠香盈袖'五字,写尽采撷之态,而'看花忆故夫'陡然转折,柔情锐笔相激荡,真所谓'惊心动魄'者也。"

沈德潜《说诗晬语》:"'叶齐谁复见'一问,与'风暖恨偏孤'一叹,虚实相生。蘼芜叶齐而人不得见,春光愈暖而恨愈深,此中寄托,非止闺怨,实有士不遇之悲。"

黄周星《唐诗快》:"结句'容颜与昔殊',不着哀怨字而哀怨自深。昔昔盐体本摹拟闺情,此作却能以草木荣悴喻年华消逝,较之寻常闺怨诗更进一层。"

诗中"提筐红叶下"与"一被春光累"形成时空交错,蘼芜由翠绿至叶齐的物候变化,暗合女子容颜凋谢之悲。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乐府之妙,在能于寻常景物中酿出不可解之情。"此诗正得其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