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昔昔盐·蟠龙随镜隐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赵嘏《昔昔盐》组诗二十首之一,属乐府旧题。"昔昔盐"为隋唐燕乐曲名,"盐"通"艳",源自北朝民歌。诗中"蟠龙随镜隐"意象,暗合南朝梁武帝《龙镜诗》"龙盘照镜中"典故,折射出唐代乐府诗对前朝文化的承袭与再造。
社会镜像
唐代铜镜常铸蟠龙纹饰,诗人以"隐龙蟠"喻女子容颜消逝。据《唐六典》记载,扬州贡品中有"盘龙镜",可知镜鉴文化在唐代贵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诗中"鸾镜""玉匣"等物象,生动再现了唐代闺阁妆奁之精致。
情感密码
创作背景与中唐社会动荡相关。安史之乱后,大量闺怨题材诗歌涌现,此诗通过"红颜改""白日残"的强烈对比,既写女子伤春之情,又暗喻士人对盛唐气象消逝的集体怅惘。末句"双泪落阑干"化用《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可见白居易诗风对同期诗人的影响。
艺术匠心
诗人采用"隐龙蟠"的隐喻体系:铜镜纹饰之龙隐→容颜老去之愁隐→时代辉煌之消隐。这种三重意象叠加的手法,正是晚唐"朦胧诗派"的典型特征,在温庭筠《菩萨蛮》"照花前后镜"等作品中可见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