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时,玄武山的石阶上正徘徊着一位心事重重的诗人。那是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尉的某个重阳,巴蜀的层林浸染着金红,而诗人的眼底却凝着化不开的忧思。
据《旧唐书》记载,此时的大唐刚经历西北战事,西南僚人又起动荡。诗人登高远眺,见寒雁南飞如离弦之箭,恰似自己漂泊西南的宦游生涯。玄武山在梓州治所(今四川中江),山势如玄武盘踞,秋日登临时,江流如带绕山而过,正合"秋水秋天"的苍茫意境。
唐人重阳必赏菊饮宴,但诗中"几度菊花丛"的徘徊,暗合着诗人仕途的郁郁不得志。考《卢照邻集》,此期作品多含"孤雁""寒塘"意象,与这首旅眺诗中的南飞雁阵、夕风秋水形成互文。那掠过巴山楚水的雁影,或许正载着诗人对洛阳故园的凝望——在帝国西南的烽烟里,在个人命运的秋凉中,所有的眺望都化作砚池里晕开的墨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