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八年(730年)孟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颋奉诏赴蜀。时值岁暮春初,长安柳色未新,而蜀道梨花已雪。张说于集贤殿置酒饯别,席间见庭梅含萼,感四时之更迭,念友朋之契阔,遂以锦心绣口成此绝唱。
苏尚书乃"燕许大手笔"之一,昔与说同掌纶诰,并称"朝廷文伯"。此番出镇益州,实因李祎节度剑南,需雅望重臣为佐。案《大唐新语》载:"颋在蜀中,政尚清简,民皆安之。"可知此去非迁谪,乃圣主托以西南屏障之重。
诗中"离忧"二字最见深致,既合《楚辞》"离忧哀怨"之古意,又暗应杜甫后来"离忧最使人"之咏。彼时张说已历相位浮沉,苏颋亦知天命之年,故"将岁尽"三字,非独言节候,实含逝者如斯之叹。而"归望逐春"之语,则化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典故,以庭花留艳喻英才终当再聚紫宸。
《唐诗纪事》卷十四载此诗本事云:"说与颋唱和,必穷风雅。"观此二十字,确见盛唐卿相之雅量——不效儿女沾巾之态,而以待放春花寄寓庙堂江湖之思,所谓"温柔敦厚"者,正在此含蓄不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