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处,盛唐的宗庙里正回荡着《享太庙乐章·大顺舞》的庄严颂声。这首郊庙歌辞诞生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彼时安史之乱的烽烟尚未散尽,新即位的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以"大顺"为年号寄寓拨乱反正之志。
史载肃宗命太常寺重制雅乐,中书侍郎王维、太常少卿于休烈等文臣奉诏创作十三首享太庙乐章。其中《大顺舞》以四言古体为形,取法《诗经》颂体之遗韵。"於穆时文"开篇即见《周颂·清庙》气象,将肃宗塑造成"受天明命"的圣主,暗合其收复两京、延续唐祚的功业。
"出震嗣德"二句典出《周易·说卦》,以八卦方位喻肃宗继承玄宗(震卦象征的东方储君)之德,应合乾卦天象登临大位。末句"千亿流庆"化用《诗经·大雅》"本支百世",寄托着对王朝永续的深切祈愿。字里行间既见战乱后重建礼乐的迫切,更透露出唐王室通过礼乐重构统治合法性的深意。
当鎏金编钟在太庙殿宇间敲响最后一个尾音,这首承载着中兴之梦的乐章,终成为大唐由盛转衰时代最沉重的文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