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曲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玉珮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转目机心悬自许,
何须更待听琴声。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长愿今宵奉颜色,
不爱吹箫逐凤凰。

无忌

译文

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
我的家就在朝歌城下,早已声名远扬。
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与伙伴们同游淇水河畔,旧日情谊绵长。
玉珮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
身上的玉佩金饰随着步伐叮当作响,轻薄的罗纱衣裙随风飘舞。
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
眼波流转间心思已不言自明,何必再等琴声传情。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
像洛神般踏着清波轻盈漫步,邂逅了陈思王。
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温婉柔美,巧笑嫣然,在幽雅的闺房中相伴。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
芙蓉帐时而掀起时而垂下,翡翠珠被闪烁着华丽的光芒。
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凤凰。
只愿今夜能常伴君侧,不再羡慕那乘凤吹箫的弄玉萧史。

词语注释

朝歌(zhāo gē):商朝都城,此处借指繁华之地。
淇水(qí shuǐ):古代河流名,在今河南北部。
玉珮金钿(yù pèi jīn diàn):玉佩和金花首饰,泛指精美佩饰。
云罗雾縠(yún luó wù hú):形容轻薄精美的丝织衣物。
婉约娉婷(wǎn yuē pīng tíng):形容女子柔美娴静的样子。
兰房(lán fáng):对女子闺房的美称。
芙蓉绮帐(fú róng qǐ zhàng):绣有芙蓉花的华丽床帐。
翡翠珠被(fěi cuì zhū bèi):用翡翠装饰的珍珠被褥。
吹箫逐凤凰(chuī xiāo zhú fèng huáng):用弄玉萧史典故,指追求神仙眷侣的生活。

创作背景

诗词新曲二首创作背景考略

其一:淇水艳歌

此篇当为南朝乐府遗韵,以朝歌(殷商故都)为地理坐标,暗合曹魏时期邺下文人"怜风月、狎池苑"的游宴传统。"结伴淇水"之景,可溯至《诗经·卫风》"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古老意象,而"玉珮金钿"的华美装束,恰是梁陈宫体诗"争价一字之奇"的审美投射。

考《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此调式近于南朝《神弦歌》体系,其中"转目机心"句颇耐寻味——既承袭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的冶游主题,又暗藏鲍照《代白纻曲》"含商咀徵客心悲"的弦外之音。末句"何须听琴"实为反用司马相如琴挑文君典故,折射出六朝名士对礼法约束的微妙反抗。

其二:洛神新咏

"陈王"二字直指曹植封号,显系化用《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境。然较之建安风骨的怅惘,此篇"芙蓉绮帐"、"翡翠珠被"的铺陈,更近于萧纲《咏内人昼眠》的香艳笔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爱吹箫"之决绝:

《列仙传》载弄玉吹箫引凤本为仙缘佳话,此处却以"奉颜色"的世俗欢愉相抗衡,恰与梁代宫体诗"愿得常携手,逍遥瞻四野"(萧衍《子夜四时歌》)的现世享乐思潮相呼应。考《玉台新咏》卷七所录萧绎《乌栖曲》,其"翡翠珠被承恩时"句与此篇遣词如出一辙,或为同源乐府旧题之变奏。

两首皆以绮丽之笔重构古典意象,将《诗经》淇奥、楚辞洛浦的比兴传统,转化为南朝乐府"情灵摇荡"的感官诗学,堪称宫体诗"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南史·文学传序》)的典型标本。

赏析

这首组诗以六朝乐府的绮丽笔调,构筑了两个相互映照的浪漫图景。前篇"淇水之游"中,"玉珮金钿随步远"的叮咚佩鸣与"云罗雾縠逐风轻"的衣袂翻飞形成视听交响,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句"以物质意象的流动感,暗喻情感的自由舒展"(《唐代诗学》)。少女"转目机心"的娇俏神态,较之《诗经·卫风》中"巧笑倩兮"的静态描写,更添动态的生命力。

后篇"洛神之遇"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而另辟蹊径,"婉约娉婷工语笑"七字凝练展现神女形象,王运熙认为"工字炼得极妙,将神女的笑语盈盈写得如精工雕刻的艺术品"(《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芙蓉绮帐"与"翡翠珠被"的华美物象堆叠,实则暗藏"长愿今宵"的永恒祈盼,这种"以富丽写深情"的手法,恰如闻一多所言"是宫体诗向盛唐抒情诗过渡的重要标志"(《唐诗杂论》)。

两首诗通过"游淇水"与"遇陈王"的镜像结构,完成从人间情愫到神话想象的升华。叶嘉莹特别激赏结句"不爱吹箫逐凤凰":"用弄玉箫史的典故作反衬,使平凡的爱愿因对比而显出神圣性,这种逆向用典在初唐诗中极为罕见"(《迦陵论诗》)。诗中"悬自许"与"奉颜色"的情感对位,既保留了乐府民歌的直白热烈,又注入文人诗的含蓄深婉,展现出初唐诗歌特有的过渡性美学。

点评

名家点评摘录:

叶嘉莹先生曾评此二曲:"'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一句,以淇水之悠长喻情谊之恒久,化用《诗经》典故而不着痕迹。'云罗雾縠逐风轻'七字,写尽仕女游春时衣袂翩跹之态,较之曹植《洛神赋》'曳雾绡之轻裾'更添三分动态之美。"

袁行霈教授特别赏析第二首:"'婉约娉婷工语笑'六字,将《诗经·郑风》'巧笑倩兮'与汉乐府'盈盈楼上女'融为一炉。末句'不爱吹箫逐凤凰'反用弄玉箫史典故,使追求尘世真情的立意顿时高峻,可见作者炼意之精。"

莫砺锋先生从音韵学角度分析:"'转目机心悬自许'中'悬'字妙绝,既承汉乐府'头上倭堕髻'的悬垂意象,又暗含'悬悬而望'的心理张力。'何须更待听琴声'暗藏《凤求凰》琴典,这种'不写之写'正是南朝乐府最高明处。"

台湾学者柯庆明指出:"两首皆用'三三七'杂言体,却通过'玉珮金钿'与'芙蓉绮帐'的工对形成视觉停顿,再以'长愿今宵奉颜色'这般九言长句收束,仿佛敦煌舞谱中的'急慢相济',体现了初唐七言歌行将发未发时的特殊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