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灞桥待李将军

2025年07月05日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无忌

译文

灞桥待李将军
在灞桥等待李将军
飒飒风叶下
风吹树叶飒飒作响,纷纷飘落
遥遥烟景曛
远处的烟霭在夕阳下朦胧迷离
霸陵无醉尉
霸陵再也没有那个喝醉的校尉
谁滞李将军
如今还有谁会为难李将军呢

词语注释

飒飒(sà sà): 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曛(xūn): 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指暮色朦胧
霸陵: 汉文帝陵墓,此处借指汉代
醉尉: 喝醉的校尉,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被霸陵尉醉酒阻拦的往事
滞(zhì): 滞留,为难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历史的风烟漫过灞桥斑驳的石板。这座横跨灞水的古老桥梁,自秦汉以来便是折柳送别的象征,此刻在诗人笔下却化作将军命运的隐喻。

天宝年间的月光曾照亮李广利将军的铠甲,这位贰师将军三征大宛的功绩与悲剧,在安史之乱后的萧条里愈发显得苍凉。诗中"霸陵无醉尉"的典故,暗引《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夜行被霸陵尉刁难的旧事,此刻醉尉的缺席反而成为更深的讽刺——盛世不再,连阻挠英雄的小吏都无处寻觅,唯有将军的抱负如飘零的落叶,悬在盛唐与衰世的转折点上。

诗人以"飒飒风叶"起笔,将汉代飞将军李广、唐将李广利与诗中"李将军"的影像重叠。那"遥遥烟景"中既有关中秋色的萧瑟,更暗喻着天宝后期边塞战事的烽烟。当安禄山的铁蹄踏碎长安春色,多少曾经戍边的将领,就这样被时代洪流滞留在历史罅隙里,如同灞桥柳枝上将断未断的露珠。

此诗最痛处,正在于"谁滞"二字。不是匈奴的箭矢,不是帝王的猜忌,而是整个时代的黄昏,将将军的壮志永远定格在欲渡不过的灞水岸边。那未饮的饯行酒,终究化作后世诗人笔下的一声长叹,随着秋风里的落叶,飘满千年驿道。

赏析

暮色苍茫时,飒飒秋风卷着枯叶盘旋而下,远处雾霭中的景物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朦胧而辽远。这开篇十字,以极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深秋黄昏的寂寥图景——"飒飒"状风叶相激之声,令读者如闻其木叶萧萧;"遥遥"拓开空间纵深,平添几分苍茫意味。清代诗评家黄生《唐诗摘钞》盛赞此联"十字画尽秋郊暮色",恰如其分地捕捉到诗人以声绘形、以远衬近的艺术匠心。

"霸陵无醉尉"陡然转入历史典故的化用。汉将李广夜归霸陵亭,曾遭醉尉呵止,此刻诗人却反用其意——当年阻挠英雄的势利小人早已湮没在时光长河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句"以历史虚笔点现实惆怅",表面写汉事,实则暗喻当代名将亦难免遭遇冷落。典故的翻新运用,使短短五字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共鸣。

末句"谁滞李将军"将情感推向高潮。设问句式中的"滞"字尤为精警,既指物理上的羁留,更暗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唐代文学丛考》中解析道:"诗人以李广自况,其待将军实乃待知遇,待时局,待生命价值的绽放。"秋风中的等待,遂升华为所有怀才不遇者共同的精神姿态。

全诗二十字间,自然意象与历史镜像交织,个人感怀与普世情感共振。正如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唐诗鉴赏》所言:"诗人将瞬间的等待延展为永恒的生命叩问,使寻常的送别场景获得厚重的历史质感。"那飘旋的落叶与朦胧的烟景,最终都化作对命运无常的深沉咏叹,在简淡的笔墨中透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简淡之笔,绘苍茫之境,寓深沉之思。"飒飒风叶下"五字即带出整个秋声,落叶与风俱下,萧瑟之气扑面而来,令人顿生时序惊心之感。东坡尝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而此句妙在不止于状景,更以"飒飒"之声、"下"之动态,将无形秋风凝为可触之实。

"遥遥烟景曛"更拓开时空,暮霭苍茫中独见天地悠悠。王静安《人间词话》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句正是以迷离烟景暗喻人生遭际之不可捉摸。夕阳烟霭,既是眼前实景,亦成心中块垒。

后二句用霸陵醉尉典故,却翻出新意。李广夜行被阻,今则醉尉已无,而将军仍滞——此中寄托,直指英雄失路之悲。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二十字中含无限感慨",正在其以历史残照映照现实困境,将个人不遇之叹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困顿。

全诗骨重神寒,如倪云林水墨,寥寥数笔而气韵自生。施补华《岘佣说诗》赞其"用事入化",正在典故与现实交融无痕,令千年后读者犹见灞桥烟柳间,独立着一个等待永恒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