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处,历史的风烟漫过灞桥斑驳的石板。这座横跨灞水的古老桥梁,自秦汉以来便是折柳送别的象征,此刻在诗人笔下却化作将军命运的隐喻。
天宝年间的月光曾照亮李广利将军的铠甲,这位贰师将军三征大宛的功绩与悲剧,在安史之乱后的萧条里愈发显得苍凉。诗中"霸陵无醉尉"的典故,暗引《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夜行被霸陵尉刁难的旧事,此刻醉尉的缺席反而成为更深的讽刺——盛世不再,连阻挠英雄的小吏都无处寻觅,唯有将军的抱负如飘零的落叶,悬在盛唐与衰世的转折点上。
诗人以"飒飒风叶"起笔,将汉代飞将军李广、唐将李广利与诗中"李将军"的影像重叠。那"遥遥烟景"中既有关中秋色的萧瑟,更暗喻着天宝后期边塞战事的烽烟。当安禄山的铁蹄踏碎长安春色,多少曾经戍边的将领,就这样被时代洪流滞留在历史罅隙里,如同灞桥柳枝上将断未断的露珠。
此诗最痛处,正在于"谁滞"二字。不是匈奴的箭矢,不是帝王的猜忌,而是整个时代的黄昏,将将军的壮志永远定格在欲渡不过的灞水岸边。那未饮的饯行酒,终究化作后世诗人笔下的一声长叹,随着秋风里的落叶,飘满千年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