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

2025年07月05日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台上朝云无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
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立本

译文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
巫山高耸入云(另一版本为阎复本所作)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你可曾看见巫山高耸入云,陡峭的绝壁千丈连绵,形态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你可曾看见巫山如翠绿的屏风展开,湘江的碧水环绕山脚流淌。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
绿树在春天的明月峡中娇艳欲滴,红花在清晨覆盖着白云台。
台上朝云无定所,此中窕窈神仙女。
白云台上的朝云飘忽不定,其中住着窈窕的仙女。
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仙女轻盈如仙骨飞舞,清丽的容颜若隐若现,散发着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
黄昏时高唐的雨送别,今夜她必定进入荆王的梦境。
荆王梦里爱秾华,枕席初开红帐遮。
荆王在梦中爱慕她的艳丽,床榻初开,红帐轻掩。
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可怜天将破晓时猿猴啼叫的地方,她说巫山就是我的家。

词语注释

磕匝(kē zā):形容山势环绕的样子。
窕窈(tiǎo yǎo):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秾华(nóng huá):形容女子姿容艳丽。

创作背景

巫山高,一曲流淌千年的云雨绝唱。当盛唐的月光洒在巴蜀群峦,诗人独立瞿塘峡口,望见十二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便随着江涛声漫上心头。

据《全唐诗》考辨,此诗或为阎复本所作。开元年间,文人墨客多沿长江水道入蜀,巫山作为巴楚文化的交汇点,其"朝云暮雨"的意象早已超越地理意义——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缱绻,经六朝乐府演化,至唐代已成为爱情与仙境的永恒象征。诗人以"绝壁千寻尽相似"的雄浑起笔,却在"绿树春娇""红花朝覆"间转入旖旎,恰似盛唐气象中那抹不可忽视的浪漫底色。

"荆王梦里爱秾华"三句,实为对《神女赋》的当代重构。唐代《艺文类聚》载,当时文人常以巫山为题竞才,而此诗独特处在于将神女"清容出没"的仙姿与"说道巫山是妾家"的凡情交融。那声声猿啼穿透千年云雾,最终在诗行间化作盛唐才子对永恒之美的集体追慕——既是写山水,亦是写那个包容着神话、爱情与诗意的黄金时代。

赏析

这首《巫山高》以瑰丽的想象构筑了一个人神交织的奇幻世界,将巫山云雨的典故演绎得既缥缈又深情。诗人以"君不见"的呼告句式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高耸入云的巫山奇境,千寻绝壁的重复叠加形成视觉震撼,而"翠屏开""碧水绕"的动静结合,恰如郭预衡在《中国文学史》中所评:"以山水为画屏,化静态为流动,盛唐气象已现端倪"。

诗中意象的铺陈极具层次感:先以"绿树春娇""红花朝覆"的明艳色彩点染山色,继而引出变幻莫测的朝云意象。吴小如《诗词札丛》特别指出:"'无定所'三字妙绝,既写云气氤氲之态,又暗喻神女行踪飘忽,物象与神韵在此达成完美统一"。当仙女"清容出没有光辉"时,月光、云霭与神女的光晕交织,形成三重光影的叠加,这种表现手法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誉为"盛唐诗人特有的通感修辞"。

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双线交织的妙趣。表面是荆王梦遇神女的香艳叙事,但"欲暮行雨""啼猿妾家"的转折,揭露出神女主动入梦的深情。程千帆《古诗考索》分析道:"诗人将宋玉《高唐赋》的男性视角悄然转换,'说道巫山是妾家'一句,使神女从被观赏者变为情感主体,这是对传统题材的创造性转化"。结尾处啼猿声中的自白,与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异曲同工,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认为此句"以凄清猿鸣点破繁华春梦,刹那永恒的哲思尽在其中"。

全诗在时空处理上尤见匠心。从白日的翠屏红花到夜间的云雨梦境,再到破晓的猿啼,压缩了完整的时间循环;而由实景到幻境再回归现实的转换,正如莫砺锋《唐诗与宋词》所述:"这种虚实相生的结构,正是盛唐诗人超越六朝宫体诗的明证,将艳情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诗性思考"。

点评

此篇《巫山高》以瑰丽之笔写缥缈之思,可谓"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语)。开篇"半天起""绝壁千寻"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赞曰:"发端有截断众流之势,使人目眩神摇",而"绿树春娇""红花朝覆"之对,恰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言:"设色如丹青大家,浓处见骨,淡处生姿"。

诗中"仙女盈盈"数语,贺裳《载酒园诗话》叹为:"写神女如姑射仙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而末句"说道巫山是妾家",《而庵说唐诗》点出其妙处:"以俚语收仙姿,如云散雨收,犹闻环佩余响"。李攀龙《唐诗选》更总评全篇:"楚骚之遗响,六朝之绮丽,兼而有之而不失盛唐气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