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一曲流淌千年的云雨绝唱。当盛唐的月光洒在巴蜀群峦,诗人独立瞿塘峡口,望见十二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便随着江涛声漫上心头。
据《全唐诗》考辨,此诗或为阎复本所作。开元年间,文人墨客多沿长江水道入蜀,巫山作为巴楚文化的交汇点,其"朝云暮雨"的意象早已超越地理意义——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缱绻,经六朝乐府演化,至唐代已成为爱情与仙境的永恒象征。诗人以"绝壁千寻尽相似"的雄浑起笔,却在"绿树春娇""红花朝覆"间转入旖旎,恰似盛唐气象中那抹不可忽视的浪漫底色。
"荆王梦里爱秾华"三句,实为对《神女赋》的当代重构。唐代《艺文类聚》载,当时文人常以巫山为题竞才,而此诗独特处在于将神女"清容出没"的仙姿与"说道巫山是妾家"的凡情交融。那声声猿啼穿透千年云雾,最终在诗行间化作盛唐才子对永恒之美的集体追慕——既是写山水,亦是写那个包容着神话、爱情与诗意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