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歌行

2025年07月05日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陆游

译文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人生若不能像安期生那样,醉骑长鲸遨游东海;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也应当像李西平那样,斩杀逆贼收复旧都。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辉煌的金印还未到手,白发却已无情地丛生。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在成都古寺中卧看秋日晚景,夕阳偏偏照亮僧窗。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难道马上破贼的勇士,只能像寒蝉般吟诗低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兴致来时买尽市桥美酒,大车上磊落地堆满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悲壮的乐曲助我痛饮,如同黄河倾泻入原野。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平日滴酒不沾的人,此刻豪情却令千人震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国仇未报壮士已老,匣中宝剑夜夜鸣响。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何时才能凯旋宴请将士,三更时分雪压飞狐城!

词语注释

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李西平:唐代名将李晟,因平定叛乱被封为西平郡王。
枭(xiāo):斩首。
寒螿(jiāng):寒蝉。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飞狐城:古代边关要塞,在今河北涞源。

创作背景

诗词《长歌行》创作背景

时代风云与诗人襟怀

建炎南渡后的残山剩水间,陆游以剑南诗笔蘸取家国血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三十八岁的诗人任枢密院编修官,正值完颜亮南侵溃败、中原义军蜂起之际。那"手枭逆贼清旧京"的壮语,实为对吴璘大军克复大散关的殷切期待,更暗含对李晟收复长安的盛唐追慕。

成都古寺的秋日独白

乾道九年(1173年)秋,陆游权摄蜀州通判,暂寓成都多福院。僧窗落日映照着斑驳白发,案头《李西平列传》与壁上孤剑构成奇异对话。当"哦诗长作寒螿鸣"的苦吟与"匣中宝剑夜有声"的铮鸣共振,便催生出这阕金戈铁马与葡萄美酒交织的长歌。

酒神精神的战争变奏

诗中"买尽市桥酒"的狂饮,实为对建安"竹林七贤"至盛唐"饮中八仙"传统的战时重构。那"如锯野受黄河倾"的剧饮,恰似《史记·项羽本纪》中破釜沉舟的现代诗注,将成都府河的酒波幻化为潼关黄河的兵戈之气。

雪压飞狐的象征时空

末句"飞狐城"意象极具深意,这座太行山隘口古战场,既是汉击匈奴的要塞,更是靖康年间宋金血战的见证。诗人将凯旋宴设在"三更雪压"的极端情境,恰似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盛唐气象在南宋的悲壮回响。

赏析

《长歌行》是陆游豪放诗风的典范之作,诗人以奔腾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交织。开篇"醉入东海骑长鲸"的意象源自《列仙传》安期生传说,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指出,这种"非现实的狂想实则映照现实中的困顿",与后文"李西平"的史实典故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张力。

诗中意象群极具视觉冲击力:金印与白发构成功业未成与岁月流逝的残酷对照("种种"出自《左传》,钱仲联注此暗含"白发短促如草"的悲凉);"僧窗落日"的静景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扬忠解读为"英雄迟暮的隐喻性定格";而"宝剑夜鸣"化用《拾遗记》典故,莫砺锋在《陆游诗选》中评此句"将金属的物理特性升华为精神图腾"。

情感脉络呈现典型的陆游式跌宕:从"剧饮黄河倾"的狂放(朱东润谓此句得李白遗风),到"寒螿鸣"的凄楚(程千帆释为"志士不得其位的象征"),最终在"雪压飞狐城"的想象中达到高潮。南京大学张宏生教授特别强调末句的空间转换:"从成都僧寮到北疆战场,完成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

诗中酒意象的运用尤具深意。台湾学者黄奕珍指出:"'市桥酒'的市井气息与'宴将士'的庙堂气象,暗示诗人始终在平民与战士身份间徘徊。"这种矛盾心理恰是陆游爱国诗的特质,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所论:"他的悲愤永远带有热腾腾的血气,而非士大夫式的感伤。"绍兴文理学院教授高利华则关注诗中声音描写:"丝竹、寒螿、剑鸣构成复调,形成'听觉上的爱国主义'。"

点评

名家点评

陆游此篇《长歌行》,如金石相击,声震云汉。其豪迈处见沉郁,悲壮中蕴风流,实乃剑南诗派之圭臬。

钱锺书于《谈艺录》中评曰:"放翁此作,合李太白之飘逸与杜少陵之沉雄为一炉。'醉入东海骑长鲸'是谪仙气象,'手枭逆贼清旧京'乃工部肝胆。金印未得而白发已生,盖将慷慨报国之志,尽化入苍凉诗境。"

朱东润在《陆游研究》中特别激赏末四句:"'匣中宝剑夜有声'七字,写尽英雄不遇之恨。结句忽作凯旋想象,雪压飞狐之景,与岑嘉州'忽如一夜春风来'异曲同工,俱是于绝处开生面。"

叶嘉莹论其艺术特质云:"'哀丝豪竹助剧饮'至'意气顿使千人惊'数句,以酒神精神解构现实困境。市桥买醉的狂放,恰与古寺秋窗的寂寥形成张力,此正放翁诗最动人处——在颓唐中始终跃动着不熄的火种。"

程千帆《古诗考索》点出其结构之妙:"全诗九转十八折,从骑鲸仙游到戮力报国,从功名未就到诗酒消愁,最终归为宝剑夜鸣的待旦之志。这种回旋递进的手法,较之鲍明远《拟行路难》更见老成。"

末句"三更雪压飞狐城"尤为后世称道,缪钺在《诗词散论》中赞叹:"结境苍茫而奇丽,将边塞苦寒与胜利憧憬凝冻于同一画面,令全诗在最高亢处戛然而止,有余音裂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