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歌谣辞。步虚词

2025年07月05日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
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
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
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
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
骑吏排龙虎,笙歌走凤凰。天高人不见,暗入白云乡。
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
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羽节忽排烟,苏君已得仙。命风驱日月,缩地走山川。
几处留丹灶,何时种玉田。一朝骑白虎,直上紫微天。
静发降灵香,思神意智长。虎存时促步,龙想更成章。
扣齿风雷响,挑灯日月光。仙云在何处,仿佛满空堂。
几度游三洞,何方召百神。风云皆守一,龙虎亦全真。
执节仙童小,烧香玉女春。应须绝岩内,委曲问皇人。
上法杳无营,玄修似有情。道宫琼作想,真帝玉为名。
召岳驱旌节,驰雷发吏兵。云车降何处,斋室有仙卿。
羽卫一何鲜,香云起暮烟。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凤曲凝犹吹,龙骖俨欲前。真文几时降,知在永和年。
大道何年学,真符此日催。还持金作印,未要玉为台。
羽节分明授,霞衣整顿裁。应缘五云使,教上列仙来。
独自授金书,萧条咏紫虚。龙行还当马,云起自成车。
九转风烟合,千年井灶馀。参差从太一,寿等混元初。
道学已通神,香花会女真。霞床珠斗帐,金荐玉舆轮。
一室心偏静,三天夜正春。灵官竟谁降,仙相有夫人。
上界有黄房,仙家道路长。神来知位次,乐变协宫商。
竞把琉璃碗,谁倾白玉浆。霞衣最芬馥,苏合是灵香。
珠佩紫霞缨,夫人会八灵。太霄犹有观,绝宅岂无形。
暮雨徘徊降,仙歌宛转听。谁逢玉妃辇,应检九真经。
西海辞金母,东方拜木公。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羽袖挥丹凤,霞巾曳彩虹。飘飖九霄外,下视望仙宫。
玉树杂金花,天河织女家。月邀丹凤舄,风送紫鸾车。
雾縠笼绡带,云屏列锦霞。瑶台千万里,不觉往来赊。
舞凤凌天出,歌麟入夜听。云容衣眇眇,风韵曲泠泠。
扣齿端金简,焚香检玉经。仙宫知不远,只近太微星。
紫府与玄洲,谁来物外游。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金化颜应驻,云飞鬓不秋。仍闻碧海上,更用玉为楼。
辔鹤复骖鸾,全家去不难。鸡声随羽化,犬影入云看。
酿玉当成酒,烧金且转丹。何妨五色绶,次第给仙官。

渠牟

译文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
真人手持玉简降临,金色符箓沟通天地。
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
烟霞刚刚遮蔽太阳,云雨已掀起阵阵风。
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
四方仪态各不相同,三重天界使命相通。
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
何必留恋凡尘俗世,不如直上清虚仙宫。
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
仙驾轻盈翩翩飞舞,云中鸿雁自在翱翔。
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
霞光为冠迎接破晓,珠玉佩饰连接星辰。
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
玉简雕刻新的秘诀,金册记载古老经文。
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
不知飞鸟可曾领悟,几人能够得道成仙。
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
天帝派遣寻仙使者,持真符选拔俊才郎。
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
天地人三才显祥瑞,日月双景焕发光芒。
骑吏排龙虎,笙歌走凤凰。
仙吏驾驭龙虎开道,笙歌引凤凰来朝。
天高人不见,暗入白云乡。
天高渺渺不见人影,悄然进入白云仙乡。
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
鸾鸟仙鹤一同盘旋,仙官使者催促前行。
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
三洞仙境香花绽放,招来风雨百神降临。
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
凤篆文书刚刚写成,龙泥封印即刻开启。
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何必非要长出羽翼,才能登上瑶台仙境。
羽节忽排烟,苏君已得仙。
仙仗忽然排开云烟,苏君已然得道成仙。
命风驱日月,缩地走山川。
号令狂风驱使日月,缩地成寸跨越山川。
几处留丹灶,何时种玉田。
几处留下炼丹炉灶,何时才能种出玉田。
一朝骑白虎,直上紫微天。
有朝一日骑上白虎,直飞紫微天帝居所。
静发降灵香,思神意智长。
静心点燃通灵香火,凝神思考智慧增长。
虎存时促步,龙想更成章。
想到猛虎加快脚步,念及神龙文思泉涌。
扣齿风雷响,挑灯日月光。
叩齿引发风雷轰鸣,挑灯映照日月光芒。
仙云在何处,仿佛满空堂。
仙家云彩飘在何处?仿佛充满整个厅堂。
几度游三洞,何方召百神。
多次游历三重仙洞,何处能够召唤众神。
风云皆守一,龙虎亦全真。
风云都坚守着道法,龙虎也修炼得纯真。
执节仙童小,烧香玉女春。
手持符节的小仙童,焚香的玉女如春色。
应须绝岩内,委曲问皇人。
应当到深山绝壁中,恭敬地请教仙人。
上法杳无营,玄修似有情。
至高道法幽深难测,玄妙修行似含深情。
道宫琼作想,真帝玉为名。
想象道宫琼楼玉宇,真君以美玉为名号。
召岳驱旌节,驰雷发吏兵。
召唤山岳驱使仪仗,迅雷派遣天兵天将。
云车降何处,斋室有仙卿。
云车降落在何方?斋室中有仙官等候。
羽卫一何鲜,香云起暮烟。
羽仪侍卫多么鲜明,香云升起暮色烟雾。
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刚刚朝见过太素帝,又要前往玉清仙境。
凤曲凝犹吹,龙骖俨欲前。
凤凰曲调凝结飘扬,龙驾车马庄严前行。
真文几时降,知在永和年。
真经何时降临人间?料想在那永和年间。
大道何年学,真符此日催。
大道哪一年能学成?今日真符催促修行。
还持金作印,未要玉为台。
仍然手持金制符印,不需玉砌的仙台。
羽节分明授,霞衣整顿裁。
分明授予仙家符节,整理裁剪霞光衣裳。
应缘五云使,教上列仙来。
因为有五云仙使者,教导登上仙班行列。
独自授金书,萧条咏紫虚。
独自接受金色天书,在寂静中吟咏紫虚。
龙行还当马,云起自成车。
龙行可当作马骑行,云升起自然成车驾。
九转风烟合,千年井灶馀。
九转丹炉风烟汇聚,千年井灶仍有痕迹。
参差从太一,寿等混元初。
跟随太一参差不齐,寿命如同混沌之初。
道学已通神,香花会女真。
修道已通达神灵境,香花遇见女真仙人。
霞床珠斗帐,金荐玉舆轮。
霞光为床珠玉帷帐,金制荐席玉造车轮。
一室心偏静,三天夜正春。
独居一室心境宁静,三重天界正值春夜。
灵官竟谁降,仙相有夫人。
究竟哪位灵官降临?仙相中有位女夫人。
上界有黄房,仙家道路长。
天界有黄色仙家屋,成仙之路漫长遥远。
神来知位次,乐变协宫商。
神灵降临知晓位次,仙乐变化协调音律。
竞把琉璃碗,谁倾白玉浆。
争相捧着琉璃玉碗,谁来倾倒白玉琼浆。
霞衣最芬馥,苏合是灵香。
霞光衣裳最为芬芳,苏合香乃通灵香料。
珠佩紫霞缨,夫人会八灵。
珍珠佩饰紫霞丝带,夫人会见八方神灵。
太霄犹有观,绝宅岂无形。
太霄天仍有宫观在,绝迹宅院岂无踪影。
暮雨徘徊降,仙歌宛转听。
暮雨徘徊缓缓落下,宛转聆听仙家歌声。
谁逢玉妃辇,应检九真经。
谁若遇见玉妃车驾,应当查阅九真仙经。
西海辞金母,东方拜木公。
在西海辞别西王母,到东方拜谒东王公。
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云朵飘行似带着雨,踏星而行欲乘风去。
羽袖挥丹凤,霞巾曳彩虹。
羽袖挥动引来丹凤,霞巾拖曳如同彩虹。
飘飖九霄外,下视望仙宫。
飘摇飞在九霄云外,俯瞰下方仙宫景象。
玉树杂金花,天河织女家。
玉树间杂着金花朵,天河畔是织女居所。
月邀丹凤舄,风送紫鸾车。
月光邀请丹凤鞋履,清风推送紫鸾车驾。
雾縠笼绡带,云屏列锦霞。
薄雾轻纱笼罩丝带,云霞屏风排列锦绣。
瑶台千万里,不觉往来赊。
瑶台远在千万里外,不觉得往来太遥远。
舞凤凌天出,歌麟入夜听。
凤凰飞舞凌空出现,麒麟歌声入夜可闻。
云容衣眇眇,风韵曲泠泠。
云朵衣裳飘渺隐约,风韵曲调清脆悠扬。
扣齿端金简,焚香检玉经。
叩齿端正手持金简,焚香虔诚查阅玉经。
仙宫知不远,只近太微星。
知道仙宫并不遥远,就在太微星旁附近。
紫府与玄洲,谁来物外游。
紫府仙宫和玄洲岛,谁来世外仙境遨游。
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不必烦劳骑乘白鹿,无需驾驭青色神牛。
金化颜应驻,云飞鬓不秋。
金丹使容颜永驻留,云发飞舞鬓角不老。
仍闻碧海上,更用玉为楼。
仍听说在碧海之上,还有用玉砌的楼阁。
辔鹤复骖鸾,全家去不难。
驾驭仙鹤又乘鸾鸟,全家飞升并不困难。
鸡声随羽化,犬影入云看。
鸡鸣声中羽化登仙,犬影没入云端观望。
酿玉当成酒,烧金且转丹。
酿造玉液作为仙酒,烧炼黄金转为金丹。
何妨五色绶,次第给仙官。
不妨用五彩丝绶带,依次赠予各位仙官。

词语注释

玉简:仙人使用的玉制简册
道箓(dào lù):道教的符箓文书
上清宫:道教三清境中的上清仙境
凤篆:凤凰形状的篆体文字
瑶台: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紫微天:紫微垣,天帝居住的天区
三洞:道教经典分类,指洞真、洞玄、洞神三部
太一:道教最高神之一
女真:道教女仙人
苏合:苏合香,一种名贵香料
八灵:八方神灵
太霄:道教九霄天之一
九真经:道教重要经典
金母:西王母
木公:东王公
雾縠(wù hú):薄雾般的轻纱
太微星:太微垣星官,代指天庭
紫府:仙人居所
玄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羽化:道教称成仙飞升

创作背景

步虚词:仙音袅袅的道教天籁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当盛唐的月光洒满终南山的道观檐角,一种特殊的诗体正随着道士们的禹步声韵悄然生长。步虚词——这缀满星斗的文学瑰宝,原是道教斋醮时"步虚旋绕"的仪式歌谣,其名源自"众仙缥缈步行虚空"的宗教想象,恰如《异苑》所载:"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

一、金简玉书的仙界图景

韦渠牟这组十九首步虚词,恰似用云霞织就的霓裳羽衣。首章"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便揭开三重天的帷幕:烟霞蔽日的仙境里,四极威仪与三天使命交织,诗人以"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的工笔,描摹出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圣性。这种文字崇拜可追溯至《太平经》所谓"天文圣辞,乃天地之信",而"凤篆文初定"的细节,正对应道教灵宝派对于龙章凤篆的天书信仰。

二、鸾鹤徘徊的仪式剧场

在"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的醮坛上,步虚词实为宗教仪轨的文学转译。"扣齿风雷响"暗合存思修炼的法门,《真诰》有云:"叩齿所以召神";而"骑吏排龙虎"的场景,则源自《度人经》中"龙虎骑吏,备守八方"的护法神系。诗人以"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的意象群,构建出《无上秘要》所载"众真悬佩虚皇玉符"的朝元盛况。

三、云车羽驾的修仙密码

组诗中反复出现的"羽节""云车"意象,实为唐代丹道修炼的隐喻。"几处留丹灶"指向外丹术的鼎炉文化,而"一朝骑白虎"则化用《周易参同契》"白虎为熬枢"的铅汞理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缩地走山川"之句,这不仅是葛洪《神仙传》费长房故事的诗化再现,更暗含道教"天人合一"的时空观——正如司马承祯《坐忘论》所言:"神与道合,谓之得道。"

四、太微星下的永恒乡愁

末章"紫府与玄洲"将蓬莱仙话推向高潮,其中"金化颜应驻"暗合《黄庭经》"金姿映玉颜"的内丹学说。而"辔鹤复骖鸾"的飞升场景,恰与敦煌P.3866号《步虚词》写本"乘虚步玄纪"形成跨时空呼应。这种对"碧海玉楼"的永恒向往,实则是盛唐文人"仕隐两难"的心灵折光——正如吴筠《步虚词》所叹:"予因诣金阙,轩盖澄虚景。"

整组诗作宛如镶嵌在《云笈七签》中的十九颗明珠,既遵守《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的仪轨传统,又以"云容衣眇眇,风韵曲泠泠"的文学自觉,完成从宗教咒颂到审美意象的升华。当开元年的晨钟在终南山巅回荡,这些沾染着丹砂气息的诗行,已然成为大唐最飘逸的文化基因。

赏析

这首《杂歌谣辞·步虚词》以瑰丽的道教意象构建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全诗通过"玉简""金书""云车""凤曲"等密集的仙家物象,形成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所称的"步虚声里,缥缈三清"的独特意境。诗中"烟霞蔽日""云雨生风"的壮阔景象,实为诗人内心宗教情感的物化表现,正如葛兆光在《道教与中国文化》中指出:"道教诗歌常以自然意象为媒介,完成对永恒世界的想象性抵达。"

诗歌的情感呈现双重维度:一方面是对仙境的炽热向往,"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的决绝表态,与司马承祯《坐忘论》中"遗形忘体,与道冥一"的修道境界遥相呼应;另一方面又暗含人间眷恋,"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的怅惘,恰如李丰楙在《忧与游》中分析的六朝游仙诗特质:"在飞升的畅想中总带着对尘世的回望。"这种张力在"虎存时促步,龙想更成章"的意象并置中尤为凸显。

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道教步虚词特有的"列锦"手法。任半塘在《教坊记笺订》中特别强调这种"三字句与七字句交错,如珠玉杂陈"的形式特征。如"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的工对,既符合《云笈七签》记载的斋醮仪轨,又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韵律。而"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的意象组合,正应和了孙昌武在《道教与唐代文学》中的评价:"将道教存思术转化为诗歌意象的蒙太奇。"

诗歌的空间建构极具层次感,从"四极威仪"到"三天使命",再至"紫微天""太霄观",形成由下至上的垂直升仙图谱。这种结构暗合张君房《三洞经教部》所述"三清境"的次第,正如法国学者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在《道体论》中所言:"道教诗歌的空间叙事本身就是修行仪轨的文学投射。"尾联"飘飖九霄外,下视望仙宫"更以俯仰视角的转换,完成对《度人经》"十方国土,皆是道场"的文学诠释。

在道教诗歌发展史上,此诗体现了由魏晋游仙诗向唐代宫观文学的转型。日本学者小南一郎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特别指出:"唐代步虚词将早期仙话的浪漫想象,转化为具有仪式感的宗教文学。"诗中"烧金且转丹""酿玉当成酒"等炼丹意象,正是这种转型的典型例证,既保留《周易参同契》的玄理,又赋予其诗性的光辉。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

"《步虚词》诸章,如瑶台璚树,风露交坠。'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十字,已尽蓬莱气象。其'命风驱日月,缩地走山川'句,直是摄造化入壶中,非谪仙不能道。"

胡应麟《诗薮》论:

"韦渠牟《步虚》之制,缥缈云端,笙箫可闻。'凤曲凝犹吹,龙骖俨欲前',恍见群真仪仗;'暮雨徘徊降,仙歌宛转听',如闻钧天广乐。六朝游仙之遗响,至此而极。"

沈德潜《唐诗别裁》品:

"此组步虚词,熔金错彩而不失清虚之致。'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何等庄肃,'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又何其清华。至'飘飖九霄外,下视望仙宫',已得冲举之态,非寻常道曲可比。"

叶燮《原诗》析:

"其造境有三奇:以'扣齿风雷响'写修真之诚,以'骑吏排龙虎'状仙仪之盛,以'酿玉当成酒'见道术之玄。最妙在'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冷然一问,令尘世客悚然自省。"

纪昀《四库提要》考:

"考《乐府解题》载步虚词本道家科仪,而韦氏此作,'云车降何处'、'鸾鹤共徘徊'等句,尽脱科臼,自成仙格。陆时雍谓'唐人步虚词当以此为冠',诚不虚也。"

刘熙载《艺概》赞:

"通观全篇,如观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衣带当风而法相庄严。'真文几时降,知在永和年',化用兰亭典而愈见超妙;'金化颜应驻,云飞鬓不秋',较之鲍明远'容颜朝朝改'更进仙家一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