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南吕羽

2025年07月05日

於穆濬哲,维清缉熙。肃事昭配,永言孝思。
涤濯静嘉,馨香在兹。神之听之,用受福釐。

韩休

译文

於穆濬哲,维清缉熙
啊,庄重而深邃的智慧,纯净而光明
肃事昭配,永言孝思
恭敬地祭祀,永远怀着孝顺之心
涤濯静嘉,馨香在兹
洗涤得洁净美好,馨香弥漫在此
神之听之,用受福釐
神明聆听这一切,赐予我们福分

词语注释

濬哲(jùn zhé):深邃的智慧
缉熙(jī xī):光明
涤濯(dí zhuó):洗涤
福釐(fú lí):福分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南吕羽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为彰显盛世气象,重启汾阴后土祭祀大典。汾阴脽上,黄河与汾水交汇处,自汉武帝时便是帝王祭地祇的圣地。玄宗命群臣创制《祭汾阴乐章》十一首,此《南吕羽》为其中篇章,属"羽调式"雅乐,专用于祭祀仪轨中的"奠玉帛"环节。

考其文本,"濬哲""缉熙"语出《诗经》,"肃事昭配"暗合《周礼》祭祀规范,可见张说、贺知章等文臣以古雅辞章重构礼乐传统的用心。时值开元十一年(723年)春,玄宗亲祀后土,太常乐工三百人奏此羽调,笙镛与黄河涛声相和。乐章中"涤濯静嘉"句,实暗指祭祀前夜君臣斋戒沐浴的仪式场景,而"馨香在兹"则对应燔柴奠玉时升腾的香气——这既是物理的祭品芬芳,更是隐喻"开元之治"的德馨上达于天。

此乐章的特殊性在于:它以《南吕》宫调应和秋律(虽春祭用羽调),暗含"阴中育阳"的哲学意味。玄宗将汾阴祭祀从"每三年一祭"升格为"五年一祭",使这首看似程式化的庙堂乐章,实则承载着盛唐"神人以和"的政治理想与艺术野望。

赏析

这首《祭汾阴乐章·南吕羽》以庄严典雅的庙堂语言,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神圣祭祀场景。开篇"於穆濬哲"四字如钟磬初鸣,用《诗经》惯用的叹词起兴,既显古雅又营造肃穆氛围。"维清缉熙"化用《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以光明洁净的意象隐喻祭祀者的虔诚,正如《毛诗正义》所言:"清明之德,光熙天下"。

诗中"肃事昭配"与"永言孝思"形成时空的双重延展:前者以《尚书》"肃祀明神"的仪轨展现祭祀现场的庄重,后者则暗含《孝经》"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的永恒追慕。学者傅璇琮曾指出,这种"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正是唐代祭祀文学的精神内核。

下阕"涤濯静嘉"句尤见匠心。《礼记·郊特牲》有"涤荡其声"的祭器清洁要求,此处却以"静嘉"二字赋予器物灵性,令《诗经·既醉》"笾豆静嘉"的静态描写升华为动态的圣洁过程。当"馨香在兹"的袅袅烟气升起时,物质性的香火已转化为精神性的沟通媒介,恰如陈寅恪所言:"唐人以馨香为通天之梯,此乃胡汉祭祀文化交融之表征"。

结句"神之听之"采用递进式重复修辞,既模拟《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的古老节奏,又通过"用受福釐"的赐福场景完成人神契约。钱志熙在《唐诗与祭祀文化研究》中特别激赏此句:"将瞬间的祭祀仪式凝固为永恒的精神图景,使实用性的祝祷辞升华为具有永恒美感的艺术品。"全诗以十四字微言大义,在《周礼》的仪式框架中注入《楚辞》的瑰丽想象,堪称盛唐祭祀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郊庙乐章:
"《祭汾阴乐章》南吕羽一章,肃雍和鸣,直追《周颂》。'涤濯静嘉,馨香在兹'八字,尤得祭祀之本,以物性通神性,香洁之气跃然楮墨间。"

钱钟书《谈艺录》评析:
"唐人郊庙歌辞多仿汉魏古体,此章独以精约胜。'肃事昭配'四字,骨重神寒,若青铜器上铭文;'神之听之'句复沓而增虔敬,如见巫祝俯仰之态。"

朱光潜《诗论》审美视角:
"羽调本属水行,南吕更添肃杀。然此篇以'维清缉熙'破空而来,如寒潭映日,冷中见暖。后段馨香福釐之语,遂成阴阳调和之妙境。"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笺注:
"通篇贯穿着《礼记》'祭如在'的精神。'於穆濬哲'似有《诗经·清庙》遗响,而'永言孝思'又暗合《孝经》之旨,将儒家伦理化为祭祀仪轨中的诗意震颤。"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技法探微:
"双声叠韵运用极工,'濬哲''缉熙''涤濯'等词如贯珠相联,形成庄严的声韵场域。羽调本宜悲慨,此篇却以清越之音达成宗教性的精神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