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p>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p> <p>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
东风花树下,送尔出京城。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 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群臣杂沓驰后先, 宫官穰穰来不已。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 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p>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p>...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