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操创作背景
东汉蔡邕《琴操》载此曲为孔子所作,时鲁国季桓子受齐女乐而怠政,孔子谏而不纳,登龟山而望鲁,感怀故国将倾,遂援琴而歌此辞。龟山者,鲁东之屏障也,孔子以龟喻鲁,其意有三:
其一,龟甲不能兴云雨,暗讽鲁君失德,不能泽被苍生;
其二,龟木不可为栋梁,痛斥季氏专权却不堪治国重任;
其三,龟体徒然占据鲁地,哀叹鲁国虽大却濒临崩颓。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一句尤为沉痛,孔子自比周公之魂归来辅政,然现实却是"哀莫余伍"——竟无一人与己同道。此辞以龟山为眼,将地理意象(龟山)、动物意象(龟)、植物意象(枿)熔铸为政治隐喻,其声如商彝周鼎,其调若黄钟大吕,在《琴操》所录上古琴曲中独树一帜。
明代朱权《神奇秘谱》解题云:"是曲也,仲尼伤无贤君,而龟山蔽鲁,故作。"恰如《诗经·黍离》之悲,其辞简而哀深,其调古而韵远,千载之下犹闻夫子拊膺太息之声。